•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博士上海创新心得:科研环境好 资金足机会大

2015年10月23日 10:23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科技界海归们讨论回国工作情况。(徐璘
科技界海归们讨论回国工作情况。(徐璘 吴恺 摄)

  据《青年报》报道,近日,在(上海)市科技团工委与市科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组织下,近40名回沪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海归相聚在科技青年新锐分享会,共同分享探讨在新环境新政策下,如何在上海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体现自己的创新价值。青年报记者近日专访研究隔热涂层的上海交通大学赵晓峰博士与分析蛋白抗击癌症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了解博士后海归们回沪工作后的感想。

  赵晓峰 回国后的科研环境让我惊喜万分

  吸引人们从事科学和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逃离世俗的繁文缛节,在这里他们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平静。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赵晓峰受叔本华的这句话影响,在1999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一心坚持搞隔热涂层研究。

  想了解更精尖科技的赵晓峰,2002年只身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赵博士曾与劳斯莱斯公司合作开发了新型低热导涂层材料,降低了热障涂层40%的热导率,使发动机的寿命因此提高了三倍。公司也因此技术,每年降低了2亿英镑的成本。研究、应用,只身在曼彻斯特大学做研究员的赵晓峰不知不觉在英国学习生活了近十个年头。

  2012年,赵博士在异国他乡,偶然结识了上海交大的张杰校长。一心想引进优秀人才、改变教学思路和方向的张校长,向正在研究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的热涨涂层的赵晓峰,伸出了橄榄枝。

  “国内的实验室和科研设备并不比国外差。”越发重视科研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科研环境也比他离开前改善了不少。整齐完备的实验室设施、21个博士生组成的课题组、哈工大与621所的合作共建……回国后的科研环境让他惊喜万分。

  “发动机隔热涂层技术在西方应用了很多年,但国内却处于萌芽状态。”在上海交大,他将之前与劳斯莱斯公司合作的经验,带动学生团队继续研究高温涂层材料及核反应堆燃料棒防护涂层的开发与应用。“上海交大的研究人员很有能力,平台也很好。不少公司会主动找上来合作。”回到国内后,西门子、中国航空等知名企业听闻赵晓峰团队的实力,纷纷与他们签订发动机涂层合作合同。

  “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的选择。从早上起来穿什么衣服,中午吃什么饭,到毕业工作、找对象等等,毫不夸张地说,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你一生的幸福。”如今回国工作近四年的赵晓峰觉得,在上海工作很幸福。

  谭敏佳 设备好资金足回沪科研机会更大

  2003年,自复旦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谭敏佳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继续在药物化学专业深造。五年后,想去美国了解当时前沿技术的他,到美国芝加哥大学BenMay肿瘤研究所继续研究蛋白组学技术。

  2011年,上海药物所的一个大动作触动了谭博士回沪工作的想法。当年7月,由生物质谱学、蛋白质组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赵英明教授领衔的“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在上海药物所成立。师从赵教授的他,作为执行助手加入了项目。

  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谭博士意外发现蛋白质研究设备已更新到与前沿科技无异。“研究蛋白的仪器大约两年就会被淘汰,需要花大力气补足。这两年上海药物研究所越发重视对科研投资,蛮震撼。”增大设备投入,吸引人才研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在研究蛋白质方面的决心,令谭博士觉得“回国的科研机会更大更广”。

  2012年,谭博士选择回到从小生长学习的上海,回到曾工作奋斗过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逐渐担任起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人体呼吸系统蛋白质组表达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蛋白琥珀酰新修饰的调控网络研究等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工作。谭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将学术研究逐渐做深做大,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如今,谭博士与研究团队已发现两个新蛋白修饰通路——赖氨酸琥珀酰化和巴豆酰化。那么这一研究会带来什么?谭博士介绍,蛋白酰化对癌症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借分析蛋白,可了解癌细胞,达到个性化医疗。

  当下,选择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谭敏佳结合身边的经历感慨:“新海归心态要放低,要踏踏实实低调地做事做人。”国家在科创方面改革力度很大,给从事科技的青年很好的科研平台,但回国还需要靠自己努力做好本分事情。"

  [专家]

  除了“高大上”也要关注“小青新”

  “回沪归国人才要充分发挥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和联动优势。”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在分享会上说:“在座各位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都是才一代,通过才能,获得相应的价值。”

  汪老师表示,今后除了关注发展高层次、“洋气”的“高大上”科研项目外,更要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青年人,新兴业态的“小青新”行业。“将‘小青新’发展成为‘高大上’,就不得了了。需要海外回国发展的优秀青年在研究中更加关注。”

  [海归数据]

  近三年留学回国人数井喷增长

  “从2012年起,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出现了井喷式的拉长,2011年的回国人数是18.62万,2012年增加到27.29万,2013年再增长到35.35万,预计2015年将突破50万。”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在第六届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上公布了《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其中显示自1978年到2014年的36年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

  该调查显示,海归就业的前两位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分别占36.1%和26.7%。海归们认为,他们在就业方面最大的优势是语言和沟通能力,而最大的劣势是国内关系网络断裂。(陈晓颖)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