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博士回国创业 转型为新一代科技型企业家

2015年11月20日 14:1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据江苏省侨办消息,一块土地,可能是承继陈旧的荒野,也可能是创造奇迹的载体;一块碳,可能是燃烧的普通材料,也可能是通往高科技的新途径。由于有了探索发现,一切发生了质的变化。瞿研凭借自己的“慧眼”,在石墨烯产业化的道路上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

  回国创业 天地广阔

  如果不是回国创业,瞿研博士现在正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

  用瞿研自己话形容他的求学、工作经历,“一切都很顺利”。2001年底去美国留学,从硕士到博士,再到进入美国大型公司工作,一路畅行。瞿研师从于国际著名学者,两国院士John R. Howell 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2005,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拥有深厚的学术领域背景和产品开发经验。

  回国创业还是留美发展?这是时年32岁的瞿研面临的一次重要人生抉择。在美国9年,瞿研已晋升为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技术专家组成员,年薪二三十万美元,生活舒适,工作稳定,但他始终没有干事业的感觉,觉得自己在养老。瞿研手握“金刚钻”——他和几名留学生率先用化学方法研究出了制备石墨烯的生产工艺。石墨烯是一种材质最薄、导电速度最快的新材料,其发现者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石墨烯做电池,电容量和使用寿命能提高数倍,尤其适合制造汽车电池,前景十分看好。

  瞿研想把这项世界顶尖技术带回国内,在中国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建立产业基地。而真正助推瞿研创业梦想实现的,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瞿研与冯冠平院长的结识始于2009年。在硅谷的一次530项目的宣传会上,瞿研第一次了解到了无锡市为高科技人才创业提供的优质环境,便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10年,瞿研实现了回国创业的愿望。8月,石墨烯项目在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落地。2011年年底,该项目建成一个年产1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

  这是一个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的传奇故事。

  科技产业 大有作为

  无锡第六元素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创立,当年10月石墨烯发现者就获得诺贝尔奖。

  瞿研非常佩服冯冠平院长的远见卓识。在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因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了石墨烯而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冯冠平院长就开始密切关注石墨烯的发展。冯冠平院长2008年之后开始研究石墨烯,并从海外引进团队。

  目前,惠山开发区的石墨烯产业核心企业有3家,分别是无锡第六元素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力合光电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都拥有相同的特质,即均属于力合股份天使投资参股企业,都是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董事长冯冠平从美国硅谷招引的科技团队,来园区创业孵化的种子企业。

  据瞿研介绍,与其他高科技产业有所不同的是,石墨烯产业创业面临着:有技术含量但还没有形成市场、前景广阔但门槛高的现状。因此在石墨烯产业化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也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

  瞿研是创业团队的“领头雁”。作为创业团队的经营、管理核心,他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2010年6月获无锡市“530”海归高层次人才,2011年瞿研获评江苏省创新创业A类人才,同年9月瞿研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3年3月获无锡市惠山区创新创业人才奖。

  瞿研的创业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电子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瞿研也成功转型为新一代科技型企业家。

  对于石墨烯产业发展前景,瞿研充满信心。他表示将带领公司员工致力于石墨烯薄膜的产业化生成制备,以及石墨烯薄膜在手机触摸屏的实际应用,将公司打造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为社会造福。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