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陈校园:创业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侨网广州12月14日电 题:海归博士陈校园:创业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
郭军
“创业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留英博士陈校园,近日在其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感慨道。
作为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广州留交会)最早引进回国创业的海归博士之一,陈校园从零开始,经过15年努力,在广州成功打造了一家年营业收入达数亿元、上缴税收四五千万元(人民币)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筹划在内地创业板上市。
陈校园早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2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从事癌细胞方面的研究,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半年后,他应聘到全球著名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及项目经理,领导一个小组从事抗凝血基因工程及人体基因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期间,他还利用假期在欧洲著名商学院Cranfield攻读MBA。
“去企业做研究和攻读MBA,其实都是为将来回国创业积累知识和经验。”陈校园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做事很有计划的人,“我跟别人不大一样,出国留学时我就没想长期在国外待,或者单纯只是做学术研究。我只是想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他坦承自己当时的想法有点太急,“我到英国时快30岁了,很多做研究的人到这个年纪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我当时不想寄人篱下。”他笑道:“不过一个人一个命,人生的路就这样过来啦!”
MBA毕业后的两年,他最初想去投行工作。“全世界所有的知名投行我都面试过了,但都没有成功。”他后来解释说,并非能力不行,而是专业和工作经验与投行的需求不匹配。意识到这一点后,他迅速找回了老本行,并于1998年初出任德国费森尤斯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在两年时间内,他使费森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翻了3倍,中国市场占有率跃升到第1位。?
机遇之神再一次降临。2000年,老朋友天普医药的老总傅和亮向正处在事业上升瓶颈期的陈校园伸出了橄榄枝,“他引荐我参加广州留交会。”陈校园回忆说。当年底,第三届留交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1200余名海内外留学人员闻讯而来。傅和亮引荐陈校园认识了留交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刘悦伦,以及广州市时任副市长林元和等众多朋友。刘悦伦与陈校园同是英国海归,又是湖南老乡,两人一见如故。
在这些朋友大力推介和感召下,一直萦绕在陈校园心中“创业梦”再度燃起。他当即辞去了在费森尤斯的工作,在英国过完年后,于2001年2月底3月初回到广州,与傅和亮等人开始创业,“在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租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场地,专注于血液净化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
“我们最初总共投入400万元,四月份公司登记注册,当年我们就拿到了产品注册证。”陈校园表示,“当时医疗器械注册门槛比较低,只要省一级注册就可以了。要是放在现在,少说也得投入几千万资金和两到三年的时间。”
他庆幸当时国内创业环境的宽松。在创业初期,当地政府从资金和后勤服务上也对海归人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成立以来基本上顺风顺水。
“第一年亏了38万,第二年赚30万,第三年赚了100多万。”陈校园回忆说,公司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干粉/浓缩液产品系列,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都达到或超过了欧美同类产品的水平,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如今,其产品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市场占率分别达到30%和60%。
“中国市场那么大,我们的产品还不打算出口,但我会在国外请人给我加工产品。这是我今后要走的路。”谈到未来的发展,陈校园希望将来能够打造成血液净化产品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现在全世界有几十家企业在做这个产品,康盛生物在这个产品领域目前做到了行业第一。”
回首创业历程,陈校园感慨万千。“上大学、留学、创业,基本上都按照我的计划在走,还算不错,这么多人回来创业,像我这么顺利的可能三分之一都不到。”
他认为,自己创业如此顺利,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开发区的创业环境好;选择的血液透析领域发展很快;优秀的创业团队。
他提醒希望回国创业的海归们,创业一定要以市场为核心,不能只重视技术而轻视市场。同时,做企业一定要实实在在,不能完全倚靠政府,也不要过度炒作概念。
他也希望政府部门为海归创业创造更优良的环境,既要重视大项目和新项目的引进,也要对那些真正具有有核心竞争力又有发展有动力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资源支持。
广州留交会即将于近日再次举办。作为曾数次参与留交会的海归,陈校园对留交会充满感情,希望它越办越好。他建议,留交会功能定位未来要更加清晰明确,更加注重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