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湖北郧西“农民海归”引领乡邻走“富路”

2015年12月15日 10:1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字号:

  12月11日一大早,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农民余寅准时来到位于该镇的国家4A级景区——龙潭河景区上班。“我每年工资约4万元左右,家人也在景区从事园林管理,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在景区从事网络营销的余寅高兴的说,“这都是‘海归’的饶总给我们造的福。”

  余寅所说的饶总叫饶会军,曾在沿海各地创业,回乡发展后,被当地人形象的喻为“农民海归”。

  几年前,他投资5000多万元,开发龙潭河景区,让这个大山中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旅游公路,扁担挑水变成安全自来水,无人问津变成游客如织……村支部书记孟祥林说:“全村约38人在景区工作,一年收入100多万元。还有15户办起了农家乐或者小超市,全村50多户农户依托景区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集老、少、边、贫、库于一身,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全县51万人口,每年有近12万人外出务工创业。

  当初的贫困逼出了一条致富路。正是因为过去几年,该县大力发展劳动力输出,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外出创业,才造就了一批创业成功人士。据该县统计,全县在外创业资产百万以上的3000余人,千万以上的300余人,亿元以上的10余人。

  如何让这批“能人”回村、“能人”治村、“能人”富村?郧西县在全县实施能人和农民企业家“双回归”工程,引导在外能人回乡领办企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担任村干部,发展本土经济,带富乡邻。

  该县建立了成功人士信息库,在北京、广州、深圳等26个城市建立了3个流动党总支、15个党支部、9个商会和同乡会、4个招商引资工作站。发放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倡议书,鼓励他们带技术、信息、项目、资金、管理经验返乡创业。

  还制定出台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如无偿捐助的税收抵扣、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扩大企业扶贫项目收益的财政税收优惠范围;企业在贫困村开办企业,在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郧西县景阳乡兰滩口村唐远林兄弟共同回乡投资4000万元,在景阳乡发展4万亩优质油桐基地,不仅可以带动2000人就业,还可惠及景阳乡及周边乡镇4万多农民致富。

  通过打“人脉牌”、“创业牌”、“服务牌”、“政策牌”,一批“农民海归”回乡创业,引领乡邻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有3000余名“农民海归”回乡发展,兴办规模以上企业14家,创办经济实体200余个,领办或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350多个,回归资金逾21亿元,为家乡基础设施、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发展捐款捐物近亿元,“回归型”企业集聚各类人才2000余人。

  此外,郧西县还引导“农民海归”回村任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不能常年住村工作的,郧西县采取柔性引才的方法,选聘他们为“村第一书记”、“主任助理”,引资、引智,借力发展。对能常年在村工作的,该县采取初始提名、民主选举的途径,鼓励他们直接参选村干部,管理村级事物,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曾经是煤矿业主的柯友斌,当选为香口乡湖岭村党支部书记后,先后捐资18万元,建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藕种3万多斤。土门镇干沟村支部书记柯玉平回村任职以来,带领乡邻发展油料作物1000多亩。观音镇黄土梁村胡朝柱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不仅村班子活力明显增强,而且带出了湖北“扫帚第一村”。

  据统计,郧西县已成功引回“海归”村官287名,其中担任村主职干部92名。“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改善,服务能力、工作活力得到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动力得到加强。”郧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汤宏道出了“农民海归”回村任职带来的积极效果。(邹景)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