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回乡创办农民合作社 变身导师指导留学生创业

2016年01月06日 11:09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
字号:
陶兵林(中)与合作社社员合影。
陶兵林(中)与合作社社员合影。
经常有来自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到葛根生产基地调研。

  “创业要去鱼塘大、养料多、但鱼儿少的地方,这样的鱼塘,市场不完全竞争,成长空间大。”这是海归陶兵林的鱼塘理论。

  使用这一理论,他放弃国外自己的企业和百万年薪,重回故土(湖北)武汉,将武汉市黄陂区一座座荒山变成百姓致富金山,创办起中国第一家“海归版”农民合作社,并成为国家级示范社。

  也是这一理论,他指导300多个留学人士在武汉找到了创业方向,在武汉生物制药、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他已“桃李满天下”。他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创业导师”、“武汉市十大海归”,并被湖北省委统战部聘为“湖北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

  1月4日,在街道口的一间写字楼,记者采访了陶兵林——湖北省留学人员商会会长、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重回故土,在黄陂荒山找到自己的“鱼塘”

  如今的街道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晚霓虹闪烁。站在19楼的一个写字间窗前,陶兵林感慨:“1995年,我在华中师大读英语硕士学位,并在武汉理工大学教英文时,这里的楼房只有8层高,人气不旺,路上仅有几班公交车来回跑,自己去的最多的是附近的旧书店。”

  20年,弹指一挥间,街道口的发展几近饱和,在陶兵林看来,这里商业兴旺,但创业成本已经很高,已不再是适合创业的“鱼塘”。

  回想出国、回国这20年的经历,陶兵林表示,人生有很多转机,瞅准机遇,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在新的领域大胆尝试。

  1998年陶兵林以研究学者的身份技术移民加拿大,2000年登陆多伦多,2001年,到美国发展。经过奋斗,有了车子、房子,在世界第一大城纽约生活无忧。

  2004年9月8日,陶兵林回国前往厦门参加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徐薇——化学制药留美博士后。“21世纪是生物医药的天下,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前景广阔,能不能一起回国创业?”自厦门返回美国后,这成了他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2007年,陶兵林作出决定,回国创业,回家乡武汉市发展。

  陶兵林的老家——黄陂区长轩岭街有木兰山和木兰天池2个国家5A景区,野生葛根多,葛根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俗有“南葛北参”。

  看好中国健康和养生产业发展的陶兵林,将创业目光瞄准葛根。

  “葛根,这就是我们的创业鱼塘,而这片荒山荒坡,就是未来我们发展的沃土。”在黄陂区一个荒草丛生的山沟沟里,当陶兵林决定买下整座荒山、扎根农村时,身边人都认为他脑袋昏了。

  但在陶兵林看来,“那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处女地,在中国从温饱向小康过度的社会阶段,葛根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7年8月2日,陶兵林注册3000万元在黄陂区长岭街政府303室挂牌成立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葛根、红豆杉和茶叶等,并以葛根为原料生产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等医药中间体。

  “武汉市评选的10个优秀海归,有9个在城市,就您一个来农村创业,很不容易。”2007年10月8日,时任武汉市人社局长、现任武汉市人大副主任的潘汉生来陶兵林的荒山调研,为其大大点赞。

  荒山变良田,葛根成为当地百姓致富之宝

  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陶兵林、徐薇夫妇和曾在日本留学的邵仙墙3位“海归”与“乡土人才”张远胜及16个葛根种植加工农户走到一起,共同开发葛根产业。

  合作社成立以来,葛根系列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江浙沪喜欢煲汤,葛根粉丝卖到了华联;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葛根面条在美特好、家家悦俏销;武汉人秋冬喜欢吃糍粑、豆丝,葛粉豆丝于是遍布中百仓储和武商量贩等大小卖场;葛粉更是出口到日本;而作为医药原料的葛根素和黄酮类中间体出口到了美国,产品供不应求。

  下一步,陶兵林将致力于把黄陂区长轩岭街打造成为“中国葛产业第一镇”,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变身导师,指导300多位留学生在汉创业

  “我回国创业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陶兵林坦言。

  目前,武汉有10万多位海归。很多海归回来后会面临找不到工作、或者无法顺利接掌家族事业的困境,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留学生,让“留二代”找到自己在中国生活的重新定位。

  2014年,陶兵林提交了成立湖北省留学人员商会的申请。2015年6月18日商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省级留学人员商会。

  不到半年的时间,商会已逐渐成为留学人员的“娘家人”。300多位海归人士在陶兵林指导下,创业有了方向和目标。

  对于留学生创业,陶兵林总结了三句真言:第一,“永远不要透支自己的未来”,要清楚自己的精力体力,在能力范围内做事。第二,“活在当下”,创业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功夫用到刀刃上,同时把自己的强项与政府对接,既解政府之忧,成为政府手臂的延伸,也实现自身价值。第三,“要有持续发力的机制和心态”。要能够适应目前这个经济新常态,跟周围的人不断磨合较量,才能做大做强。

  找差异化,鼓励创业同时宽容失败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中。

  对此,多次担任创业项目评委的陶兵林建议,创业,要不走寻常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解决某些未被满足或解决的需求。创业中,要善于把劣势变为优势,找到自己的生存立足点。

  不过,陶兵林也坦言,“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也要宽容失败。”

  目前来看,90%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都以失败告终。陶兵林认为,年轻人永远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也是成长。

  但是,陶兵林反对大学生拿父母毕生积蓄去创业。“创业者要懂人性、有资金、懂市场,有持续发力的精力和心态。”

  适合自己创业的“鱼塘”在哪?如果你仍在茫然,可以找创业导师陶兵林指点迷津。(赵莎莎)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