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汕头国家高新区“双提升” 打造侨区双创策源地

2016年02月16日 10: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汕头高新区新貌(余丹
汕头高新区新貌(余丹 苏喆丰 摄)

  新常态下,我国对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并要求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和创新引领高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专利等数量在粤东西北12市中排名第一,并拥有高等院校——汕头大学,以及合作兴办具有国际水平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对汕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赋予新的定位。

  汕头高新区地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范围内,作为汕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优化提升了发展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已经成为粤东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汕头高新区正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此举将有利于将特区、港口优势与潮汕侨胞的人脉商脉、雄厚资本和市场网络结合起来,强化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交汇集散的特色门户功能,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东盟等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规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担当重要使命。

  “政区合一”夯实发展基础

  2015年,汕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33.63亿元,占全市比例为24.4%,工业增加值180.27亿元,占全市比例为25.6%;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9.63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比例为57.2%……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汕头高新区快速发展的进程。

  近年来,汕头高新区整合金平区资源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体系为依托,以产城结合为基础,提出了“政区合一”概念。

  笔者了解到,“政区合一”发展模式即以高新区为核心,与金平区融合发展,探索出高新区负责经济事务,金平区负责社会事务的互动发展模式,实现了“发展轻装上阵、资源高效整合、职能错位分工”。“政区合一”发展模式使高新区核心区和金平区充分发挥“汕头高新区”统一品牌优势,集聚区域优质发展资源,夯实了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近期将重点建设现有的“一区两园”(国家审核公告的3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并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继续优化“政区合一”管理模式。

  紧抓四大发展目标精准发力

  汕头高新区与(广东)全省其他高新区存在的差距主要是规划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经济总量不大,要改变汕头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必须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创新发展思路。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汕头高新区调整过去的发展方式,明确了一种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即以政府推动为先导,以密集的智力资源为支撑,以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集群为目标,发挥政府、企业、大学科研力量、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的共同作用,推动内生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培育具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孵化功能与新型金融组织建设,构筑以创新驱动和创业文化为引领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其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强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汕头高新区重点发展的四大目标。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紧抓四大目标,才能使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企业原始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产业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一同发展。

  战略定位提高区域辐射能力

  2014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特批建设,汕头高新区也紧抓机遇,贯彻国务院关于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成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平台的战略部署,提出将高新区建成为“华侨试验区创新创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之一。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区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围绕国际化、法制化商业规则的创设实践进行大胆探索,创新机制体制;整合区域高端经济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技术、创业孵化、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

  同时,作为著名侨乡,高新区将依托汕头临海优势和交通优势,着力打造潮商总部经济集聚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和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圈核心区,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汇集散的特色门户功能,使高新区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开放先导区。

  此外,高新区将建设成为粤东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对接国内外潮商网络,吸纳高端要素资源,提高参与国际和区域产业分工的层次,延伸面向粤东地区的产业和服务链;加强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在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开发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培育富有活力的都市产业体系,增强对粤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新区将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将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相结合,以业扩城、以城兴业,实现高新区城市功能集聚与产业支撑的良性互动格局。

  产城融合呈现良性发展格局

  汕头高新区将通过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建设,壮大城市实力。借助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探索以产促城、以城带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对人口和产业集聚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据悉,汕头高新区规划面积300公顷,分东西两个片区。其中,东片区位于汕头市区中心,占地约85公顷;西片区地处汕头大学的南侧,占地约215公顷。拥有汕头汽车总站、西交货运站等汕头市客运、货运中心以及广场轮渡站、西堤码头等水运码头,是汕头市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门户。汕揭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域,辖内大学路接206国道西通揭阳市,潮汕路北接潮州市,通向潮汕机场,礐石大桥南连濠江区,金凤路和金砂路西达广梅汕铁路汕头站及汕头深水港码头。

  区内苏宁广场、长平新一城、广厦综合体投入运营,百脑汇生活广场、华润万象城、华银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高新区现代化的城市气息逐步显现,同时毗邻汕头大学以及筹建中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端智慧资源丰富。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树立适度超前的理念,创新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和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机制,统筹推进路网、电网、水网、气网、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

  同时重点加快西部生态智慧新城土地一级开发和金凤西路、西港河桥、金砂西路及大学路立交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在鮀江、月浦片区规划建设金平现代特色产业园,建设轻工装备城、生物医药城、印刷包装城和食品工业城及现代物流园、综合商务区,促进产城融合,打造汕头北部新的城市组团;推进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厦深高铁汕头联络线等一批项目开发建设。

  国际科技合作有助技术落地

  当前,汕头正在加快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落户汕头,为汕头贯彻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添力量,并获得广东省政府和汕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两级政府已同意拨款9亿元人民币及623.45亩土地,支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校园建设与学校的初期营运。

  学院校区建设用地分两期;一期建设用地(北校区)102.85亩,作为办学初期的启动区,于2015年年底建成;二期建设用地(南校区)520.6亩,作为学院的主校区,于2018年全面完成。此外,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高新区还将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学院周边,首期规划建设8000亩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与学院良性互动,形成合力。

  据悉,该项目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方案,创新投资、运营模式,研究制定促进技术转化、产业对接、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汕头工业与以色列的创新科技直接对接。重点促进中以双方创新成果的孵化落地以及创新型企业孵化发展;推动与以方在污水处理、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建设技术转化示范园。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汕头高新区将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与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契机,集聚汕头华侨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以“科技服务”为依托,集聚一批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外包机构、科技服务中介等机构,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使高新区成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中坚力量。(余丹 苏喆丰 王国良 陈友胜)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