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企遍布文博会分会场 "娘家人"呵护助转型升级


5月12日至16日,第十二届文博会在主会场会展中心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深圳市各分场的活动也陆续上演。在今年开设的66个分会场当中,有不少侨资企业的身影,他们纷纷从传统产业华丽转身,融入“文化”“创意”“科技”,进军新领域,为文博会以及深圳侨企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一抹亮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66个分会场处处可见侨资企业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深圳市拥有13000多家侨资企业,在本届文博会66个分会场中,处处可见侨资企业的身影。
5月10日下午,由侨资企业雅诺信集团打造的第十二届文博会深圳珠宝集聚区水贝珠宝分会场开幕式暨“美丽中国 融创未来——中国珠宝高峰论坛”在深圳君悦酒店举行。文博会期间,水贝珠宝分会场将围绕“文创共享,融合共生”主题,促进珠宝贸易、传播珠宝文化,向市民展示“深圳制造”珠宝产业的辉煌魅力。
5月11日下午,在一段精彩的英歌舞表演中,由深圳市荣誉市民、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马伟武创办的力嘉分会场开幕式暨第五届创印节在力嘉创意文化广场拉开帷幕。该分会场以“创艺凝聚力”为主题,不但有优秀作品观赏,还有亲民的互动体验,如瓦楞纸创意展之多彩童年、5D立体乐园体验日、高端数码互动体验等活动,让大家感受创意与科技碰撞所迸发的精彩。
5月12日上午,第十二届文博会主会场开幕前夕,由福田区政府和知名侨企大中华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侨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中华艺术节在大中华广场拉开帷幕。本届艺术节结合本地优秀资源和艺术品市场发展前景,精心挑选了50余家海内外知名的艺术机构参展。展品不仅云集了毕加索、达利、吴冠中、米罗等现当代大师的博物馆级收藏品,还包括一些具有很高艺术水准与收藏投资价值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
5月13日,位于大鹏办事处同富工业区的瓷爱谷,以“创艺中国·连通世界”为主题,拉开了通明瓷爱谷分会场活动的序幕。
“娘家人”精心呵护 侨企华丽转身
起步早、开办历史长,数量多、规模大,主要从事“三来一补”为主是深圳市侨资企业的几大特点,从产业结构和投资领域来看,仍有相当规模的侨资企业还延续着较为落后的加工、制造或“三来一补”等传统行业。多年来,市侨务部门主动出击,专门对全市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状况进行专题调研,“量身定做”调查问卷,为侨企出谋划策找出路,同时还专门组织力量,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一大批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华丽转身。
被誉为亚洲珠宝集散地、世界珠宝供应商的“水贝珠宝”由侨资企业雅诺信集团组建而成。2000年,雅诺信从一个小型作坊式工厂起步,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雅诺信采取差异化经营手段,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珠宝采购平台——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谈到企业转型升级,雅诺信集团总裁、市侨企联常务副会长卢礼杭说,雅诺信的巨大发展离不开侨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不管是文博会、珠宝节等重大活动,还是金融危机等,市侨办这个‘娘家’都会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嘘寒问暖,这让我们特别感动”。
“能够成功转型升级,离不开深圳市侨务部门的大力协助。”位于大鹏湾畔的瓷爱谷陶瓷文化创意园,是通明实业总经理、侨企联副会长陆妙琴浇筑“中国梦”“陶瓷梦”的地方。创意园依托大鹏7000年历史的咸头岭陶瓷文化,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如孔子、闽南惠安女、盛唐贵妃和民俗年画与瓷相融为一体,创新推出“一瓷一世界”艺术瓷品,并于2014年成功入选文博会分会场。每次瓷爱谷分会场开幕,市侨务部门都会带领海外侨领、侨商来参观、考察,寻找商机。
借文博会东风转型升级
创新是发展之魂、动力之源。有了侨务部门的支持,再借助文博会这股东风,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不断开花结果。
在文博会的带动下,力嘉以印刷产业链为依托,通过开展创意设计、科学研究、培训教育、商务运营等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新生”。马伟武说,这是力嘉的二次创业。
凭着优良的产品品质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在以侨为桥的力量带动下,“通明瓷”已出口包括欧洲、北美、亚洲和中东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记者手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侨资企业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先驱者,从海外带回来急需的资金和技术,为特区发展注入了活力,赢得了特区发展“始于侨、成于侨”的美誉。
如今,随着深圳经济快速崛起,早期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新一轮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市侨务部门用细致的服务为侨资企业送去温暖,树立信心,使得一批又一批的侨资企业在新的改革浪潮中破茧成蝶。事实上,除了力嘉、水贝珠宝和通明瓷器,还有莱科、贺贺文化、唐颂旗袍等一大批侨资企业也在本届文博会中亮相,他们在实现自身完美转身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为深圳及这场文化盛会增光添彩。(谢青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