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归师鹏飞“农夫”成长记(图)

两年前,年仅22岁的师鹏飞从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他没有在国外或国内的大城市选择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是毅然返回自己的家乡尉氏县,在流转的1200亩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新农人生活。
重学管理,跟农民打交道有学问
6月16日,尉氏县岗李乡独楼马村一片220亩的葡萄园长势喜人,下个月这个葡萄园将迎来第一个收获季。
不远处,60多亩的鱼塘开始赢利,农家乐里人来人往,散养的柴鸡蛋供不应求,经营形势红红火火。
在这里打工的村民马聚臣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元,让他满意的,还有公司提供的生活条件,“管吃管住,房间里有空调,伙食不重样,真得劲儿。”
两年前,师鹏飞立志在家乡闯出一片绿色农业新天地。担任耕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却是如何跟务工农民相处。
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师鹏飞最初的姿态比较强硬,“总感觉自己是领导,你来我这,怎么干、干成什么样都得听我的。”但老百姓根本不吃这一套,磨洋工不说,有时候除草连草根都除不掉。
在多方请教后,师鹏飞聘请村里有名望、有威望的人来管理务工农民。从按天改为按工作量算钱,包工激发了农民干活的积极性,有说话管用的村民出面,保证了大家出工又出力。
给员工实惠,让他们吃好住好,还要玩好。公司投建的耕耘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很热闹,妇女们跳起广场舞,男人们在篮球场挥汗如雨,孩子们在旁边荡秋千、玩沙子,奔跑玩闹。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师鹏飞的努力换来的是员工们的认同,大家在农场干活更卖力了。
敬畏市场,鸡蛋不放进一个篮子里
2015年10月底,返乡创业刚过一年时间,师鹏飞的80亩温室辣椒先是遇到冻害,后来又遭遇病虫害,好不容易熬到上市,又碰到辣椒市场行情低迷。“投了十多万元,赔得稀里哗啦。”
这次遭遇给师鹏飞一个结实的教训,让他明白分散风险的重要性:不能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
“种菜的话,菠菜、芹菜、辣椒,品种多一点,搞水产,即使现在台湾泥鳅卖得好,也不一股脑儿全上,养点澳洲龙虾平衡下。”师鹏飞说,宁可价格高了少赚点,也不能赌输了赔得血本无归。
师鹏飞现在非常重视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常常通过调查问卷、查往年的行情数据、请农校的教授预测、走访批发商和农业大户等手段,判定调整当年的种植、养殖结构。
“盲目投入、粗放经营是搞不好农业的。”师鹏飞说,农业需要精细化管理。从长远打算,公司不再撒胡椒面,将集中力量做市场认可的几个精品。
两年前,师鹏飞对农业一窍不通,现在说起来已经头头是道。他也从白皙的小伙子晒成了黝黑的壮汉。
这两年,对于他来说,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正常上下班。有身心疲惫,有困惑失落,当然更有收获的喜悦和慰藉。他给自己的微信起名为“自强不息的阿飞”。
这两年,师鹏飞和公司一起成长,从青涩莽撞到成熟担当,这位90后“海归农夫”的创业之路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宽广。(记者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