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湘潭海归人数日渐增多 创业路上有喜有忧

2016年09月18日 09:11   来源:湘潭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湘潭在线9月18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李容容 通讯员 陈兰)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回到祖国发展。湘潭和全国各地一样,“海归回游”人数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湘潭目前约有海归2000人。

  在创业者群体中,海归总是显得很突出,他们视野开阔、能力全面,往往有着更高的创业成功率。近日,我们走近这一群体,了解海归创业者们的喜与忧。

  从满身豪气到更“接地气”

  “3年前,联盛科技在湘潭还只是一家仅7人支撑的小公司,经过3年打拼,我们把分公司开到了广州,在内地和沿海城市都站稳了脚跟。”9月14日,说起公司的发展,“80后”海归邹旋不后悔自己回国创业的决定。

  2007年,21岁的邹旋作为湖南大学的交换生远赴韩国留学,专攻软件开发技术。3年后,因按捺不住心中的创业激情,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最终选择放弃保研资格回国发展。头几年,邹旋“潜伏”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打工,边学本领边积累人脉。

  2014年,他带着几位技术过硬的工作伙伴回到家乡湘潭,在高新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步步推进产品研发、千方百计打开市场、四处奔忙筹集资金……创业初期,因为各种原因,邹旋坦言“水土不服”碰了不少壁。比如,公司曾开发了一个虚拟楼盘展示系统,前期审核、评估等就花了半年时间。

  幸运的是,在高新区的帮助下,邹旋的公司基本享受到了大学生创业办公场地补贴、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各种优惠政策;在市侨联等部门的牵引下,邹旋加入了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找到“圈子”,公司的产品也很受关注。脚下的路越走越宽,第二年邹旋趁势把分公司开到广州,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邹旋笑着告诉记者:“两年前,我认为完全可以靠技术吃饭,带着‘我在这里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豪气来湘潭,现在更加‘接地气’了。比如说我现在正谋划打造一个精美湘潭体验馆,以更好地迎合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优势明显却难适应本土环境

  创业路上有喜也有忧。今年3至6月,市政协侨联界别就“发挥留学归国人员‘双创’作用”课题进行调研。从他们的调研报告我们了解到,在湘潭,邹旋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根据调研组对118位在潭海归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湘潭留学归国人员中有51%选择创业,远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2.86%的创业率。他们大多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集中了“智力密集、理念新颖、联系广泛、不乏初创资金”等4个方面的优势,有力地支撑他们成为湘潭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调查中,接近70%的海归创业者表示,海外留学所接触到的先进经营与发展理念对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且留学归国人员多为“梦想型创业”,其初衷是追求理想抱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让他们具有比一般创业行为更持久的激情和动力。

  近年来,我市在引进留学归国人才、服务海归创新创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研发现,这一群体仍然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湘潭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规定,涉及人社、经信、科技等部门,各园区也有相应政策,但服务留学归国人员的综合平台缺失,亟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我市95%以上的海归初创资金来源于家庭和自筹,这部分资金基本能保障创业顺利起步。但他们表示,资金少、融资渠道不畅是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湘潭海归创业者在海外停留时间平均为5年,长期受国外生活方式影响,他们普遍对国内和本土的创新创业政策缺乏足够了解,难以适应国内市场。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之呼吁

  留学归国人员是湘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智能制造谷”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如何才能全面释放他们在创新创业中的优势和活力?

  密切关注这一群体发展的市人大代表兰广湘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将海归创新创业群体的服务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大局,作为人才强市的重要环节来抓,以迅速凝聚一批海归创新创业队伍,打造中坚力量。”

  兰广湘认为,留学归国人员长期居留国外,对国内创新创业环境较为生疏,有关部门应出台专门针对海归创兴创业的支持政策,妥善解决其住房安置、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要用活现有大学生和青年创兴创业工作平台,据实开辟海归创新创业版块;市级层面可设立海归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并特别注重对创新创业初期且发展空间大的项目进行支持。

  身为海归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市政协委员赵斌告诉我们:“大部分海归回国后创新创业的‘第一桶金’为有限的自有资金,加上单打独斗、经验不足、氛围不浓等问题,多数海归的创新创业之路走得艰难。”

  赵斌呼吁,我市应尽快制定鼓励海归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如允许海归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或投资,允许其以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等,在人才引进、奖励方面适当提高对海归的评奖比例,对其中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代表予以奖励,充分激发这一群体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激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