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佛山90后海归政协委员:帮助更多海外人才“回家”

2016年11月22日 11: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黄思华

  两年前刚从新加坡毕业,留学生联盟的前辈亦是当时的政协委员在准备提案时,曾私下与我谈起政协组织,问我是否想过要争取进入政协。当时印象中,政协委员多由资历丰富的前辈担纲,而自己阅历尚浅,从未想过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毕业后,我曾在企业工作,后来幸运地通过考核进入公务员队伍,发现政府工作和自己以前所了解的不一样。在南海机关队伍中,不但有很多有冲劲的年轻人,连年纪到达我们父辈的同事亦是充满着活力。他们对工作认真务实的态度彻底感染了我。于是,当前辈今年再次征询我是否有兴趣争取进入政协组织时,我马上表示非常感兴趣。

  有幸参会,我的感受是政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让委员为自己的界别发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如果谈到留学对我的影响,我想借用一位前辈的观点——“留学只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没必要进行攀比的。”目前,一些国内知名大学在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在国际影响力、科研成果转化等因素与目前国际认可的要求存在差距,但并不代表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国外大学培养的有差别。英雄莫问出处,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素质高才是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关键,这包括了自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当然国外的经历能开拓视野、丰富经历,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得到一些新的思维和感受。

  于我个人而言,独自出门在外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做父母的不易,学会了体谅和感恩。此外,5年的国外经历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当我身处国外去看中国的发展时,我才真正意识到祖国这些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来之不易;才明白反复听到的那句“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背后沉甸甸的含义。因此,我珍惜政协委员的身份,它让我有机会更好地为家乡的建设发声出力。

  作为政协委员,我比较关注留学人才方面的话题,我希望能帮助本土留学人才“回家”并尽快渡过适应期。刚回国时,我经历了一段“过渡期”,重新去适应国内的饮食、气候和处事方式等。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并不容易。当时留学生联盟里有几位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我们经常交流遇到的困难,鼓励彼此尽快适应。

  既然刚毕业就回国的“小海归”都需要一段适应时间,那么已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的“资深海归”在适应期将面临更多问题,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因此,我希望接下来能多与这些“资深海归”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向政府和协会建言,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人才方案,提高南海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优秀的海外人才,其他地区高素质人才来到南海后也会有一段适应期,如何帮助他们过渡,让他们尽快适应南海、真正落户扎根南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

  目前我被借调至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工作,出于工作岗位和自身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关系,南海的行政服务改革、大数据工作也是我关注的方向。在新加坡留学期间,作为普通群众,我感受到新加坡的网络化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在数据管理方面也有较好的积累,群众已经习惯了网上查询和预约办事。当然,南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网络化咨询和办事的普及程度还有提高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压力的确很大。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现在佛山五区推行“一门式”服务,能否统一后台的运行模式,通过各部门间的深度协调,真正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对话”,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同步传递,使行政服务更为智能化,提高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优化服务体验。

  最后,谈到“90后政协委员”为什么会这么受关注,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90后的标签带给公众的认知是“年轻”和“活力”,我们能感受到公众期待我们提出新想法、发出年轻的声音,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另一方面,90后的我们已踏出校园的象牙塔、在社会中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90后长大了,到了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了。

  同时,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海人,不管曾在哪里求学,我都有义务、有责任服务家乡,回报祖国,为当前品牌南海的建设添砖加瓦。南海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二,有着很多的机遇,能让人在这片土地上展现自身的才华,实现心中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也希望借自己微薄之力宣传南海,让更多人才来南海就业、创业,共同建设品牌南海!

  (作者系政协南海区第十三届委员,现就职于南海区数据统筹局)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