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上海企业探索海外引智新模式 催生新知识服务业态

2017年01月16日 13:3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中小创新主体生龙活虎,各个分园精彩各异,海归精英纷至沓来,推动张江朝着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稳步迈进。图为园区鸟瞰。资料照片
    中小创新主体生龙活虎,各个分园精彩各异,海归精英纷至沓来,推动张江朝着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稳步迈进。图为园区鸟瞰。资料照片

  上海的一些企业正在尝试用全新方式从海外“引智”。他们大胆地从发达国家招募高级技术人才,并将他们留在当地施展才华。这样的“引智”潮流同时催生出新的知识服务业态,从而使得上海的科创生态更加多元,国际化和开放程度更高。

  海外招兵海外“养”马

  常明是上海一家新兴无人机导航技术公司总经理,入驻在张江高新区(即“大张江”)闵行园。目前,公司总人数不到50人,但海外研发团队规模却超过了10人,分布在多个国家,多数都非华人。常明说,他们正在自主开发工业级无人机,希望通过提升技术门槛让自己拥有足够宽阔的“护城河”。为此,他们根据产品路线图和关键技术点,从现有研发力量的薄弱环节入手,在全世界寻找技术骨干。

  受益于大张江海外人才预孵化项目的服务支撑,常明在半年之内就招募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海外人才队伍,涉及多个技术门类,其中一些人员具有在海外大公司任技术带头人的实力。他们与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平时就在原先生活的城市,工作中根据上海方面的安排推进研发。他们在海外所取得的成果,都通过规范的方式完成法律手续,由上海方面享有知识产权,因此完全可以说是自主创新。

  常明说,之所以不要求这些人才回到中国工作,是希望让他们留在原先的技术土壤里,防止被迫“移栽”后与最新技术动态产生隔膜和时差。

  这样的尝试不是孤例。在大张江黄浦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王泓然博士领导着一个组织工程项目,作为公司的技术领袖,他每年在上海工作三个月,将来会视公司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增加来华时间。在张江“医谷”,初创公司鑫宸医疗正在研发能精准狙击肿瘤的疗法。其技术核心也同样身在海外。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因为看好精准医疗,他们一方面在上海组建团队,另一方面也在全球寻找人才;最终说服了一位身在美国的知名专家加盟,出任首席科学家。如今,他每年在上海的公司工作半年左右,随后通过互联网越洋指导实验。为加速研究,他已在美国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小型研发团队。

  人才、资本跨境对接

  热情的双创氛围、进取的风险资本、越来越完备的创业生态,加上一些成功的创富故事,过去一两年,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世界留下了“充满机会”的印象。

  2015年9月,张江高新区依托上海敬元公司启动了海外人才预孵化基地专项。大张江本意是为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华人)回国创业“热身”,让他们先在海外对项目做一定孵化,等具备一定成熟度,同时也熟悉了中国市场的情况后,再回张江做大。因此称其为预孵化。得到张江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后,敬元公司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先后设立18个联络点,借助当地科技圈的人脉,寻找愿意与中国对接的技术创业者。不过,大家渐渐发现,值得张江关注的未必只有狭义的预孵化项目。实际上,一方面海外许多人才苦于找不到创业机会,而中国风险投资人很愿意从项目早期就介入,并扮演主导角色。长期在默沙东公司负责技术转移的陆健向记者强调:“科学无国界,研发也是如此。”他表示,在美国,生物医药领域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华人科学家感觉自己未充分实现价值,期望在不回国的情况下,能与国内资本合作。而且,综合考虑国内外研发的现实条件以及人才的需求后,许多企业和投资人并不苛求海外人才全职回国工作。他们希望对方能留在创新一线,为此,甚至愿意为其在国外购置一些研发设备,或是定制实验室。由此,只要是中国资本与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对接,慢慢都被张江视为广义的预孵化。

  助力揽才创新服务

  随着境内外科技创业资源的频繁对接,他们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国内企业、投资人,还是身在海外的人才,都需要一个中介方来发挥类似黏合、润滑的作用。这很快催生出一个新的知识服务业态,而张江海外人才预孵化项目的承接者敬元公司就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常明告诉记者,他们在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无人机所需的人才时就很清楚,自己要的就是一些能够站上金字塔尖的那一小部分人。这些人可能很低调,怎么找到他们,如何与他们打交道,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并不太了解。通过引荐,他们找到敬元公司,很快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敬元公司自主开发了基于专利文献的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在几天之内为其筛选出该技术领域最突出、最对口的知识产权拥有人名单。企业在确认这份潜在的揽才清单后,敬元会再通过其全球联络点找到那个人。整体上,在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中,敬元的视野比资本更广,对技术的了解比猎头更专业,操作起来比政府更灵活。

  事实上,除了找人,敬元还经常要为企业和人才的对接提供“保姆式”服务,比如为海外人才在中国公司内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提供咨询意见等。董事长周晓宇说,大张江的项目资助只能抵扣一部分成本,但对他来说,在对接国内资本和海外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优秀创业项目的最早期与其接触,对其深入了解,并判断是否具有投资机会。他说:“这是一条和其他VC(创业投资)或者PE(私募股权基金)不同的路。”针对产业界海外揽才的需求,张江园区也希望进一步完善环境,形成良性的生态。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