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谈创新发展、人才引进:门槛放低些

创新发展、人才引进话题引深圳团代表争先“抢麦”
人才引进门槛再放低一些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这次不谦让了,我要‘抢麦’”“我举手几次啦,我要发言”……25日下午深圳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谈起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等热门话题,代表们“抢麦”不停,争相发言。
省人大代表嵇世山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广东要建成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决心很大,创新基础也很好。建议柔性引才计划应该人才引进和成果引进并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还要像支持大学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样,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他建议。
嵇世山话音未落,三名代表举手“抢麦”。
“高校肩负支撑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使命,要做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发动机’。”省人大代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张林接过话题说,“硅谷—斯坦福”模式,就是一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小闭环”支撑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而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成为了人才、创新要素的聚集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也可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
“我是新代表,没想到发言要‘抢麦’。”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吕国林插话,现场发出了一阵轻松的笑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议人才引进门槛再放低一点,主要引进他的‘大脑’,让他的科技成果落地,而不是他本人一定要在广东或到深圳工作。”
坐在对面的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一部部长金燕建议,深圳城市竞争力不断超越,成为年轻创新者云集之地。深圳要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并给予政策配套和支持,不断提升城市的全球创新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