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港媒:粤港澳委员联署提案 建议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

2018年03月02日 18:1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侨网3月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备受各界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于2018年上半年推出。这份关乎粤港澳三地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点滴进展都牵动人心。

  蔡冠深牵头联署提案 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蔡冠深牵头,数十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案,建议把粤港澳大湾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出任该委员会第一负责人。

  “大家都说大湾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这还不够,应该把大湾区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这两大战略看齐。同时,由于湾区涉及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系,三地主政官员的级别都相当高,宜由一位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督导统筹。”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蔡冠深坦言,只有如此,大湾区规划才能有效推进,高效落实,让粤港澳这片曾在改革开放中先一步的热土,继续在国家经济社会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并为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贡献独特的枢纽作用。

  大湾区发展潜能 契合国家发展方向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香港,见证了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充分展示中央高度重视粤港澳区域合作,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巴士”在广州中外运黄埔仓码头正式启动。目前已开通黄埔海关隶属老港海关—驻沙田办事处—深圳蛇口海关之间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以及老港海关—黄埔海关隶属新港海关—香港的进出口同船运输业务。据悉,下一步将逐步规划多个站点、多条航线,最终推动“同船货运巴士”在大湾区内的全面贯通。图为启航仪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唐贵江 摄
1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巴士”在广州中外运黄埔仓码头正式启动。图为启航仪式。中新社记者 唐贵江 摄

  蔡冠深说,正是基于湾区的现实发展需要,和国家对湾区的高度重视,这份提案才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迫切建议。首先是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不仅仅只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跟粤港澳大湾区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息息相关。

  他进而分析,按照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字,2016年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到13400亿美元,已经比排在第三位的东京湾区多400多亿美元,与湾区经济总量第一位纽约湾区也只差1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湾区指日可待。粤港澳大湾区包含的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11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基地,综合实力最强、创新能力最高、最有条件发展成为海上丝路经济带的核心枢纽。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发展潜能,与国家正在推动的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总思路高度契合。不少国内外研究均预期,以大湾区现时的增长速度,10年内最少可以翻一番,成为一个国际都会群。”

  突破行政区划障碍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蔡冠深说的第二个层面,是建议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督导统筹大湾区战略的推进落实。

  “粤港澳三地分处‘一国两制’,且为三个不同的关税区,主政粤港澳三地的官员层级都比较高,广东省委书记更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所以大湾区统筹委员会应该由一位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方能有效统领中央有关部委和粤港澳三地,为大湾区宏观发展进行具体规划,制订全局性、战略性和决策性的政策及决议,从而推进湾区体制和发展机制全面创新。”蔡冠深也建议,统筹委员会亦可因应湾区发展可能涉及的安全及规管等重大问题,从中央层面对粤港澳三地政府进行有效协调和敦促。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13日回应港珠澳大桥将采取“三地三检”通关模式。图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的灯光夜景。 陆绍龙 摄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13日回应港珠澳大桥将采取“三地三检”通关模式。图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的灯光夜景。 陆绍龙 摄

  “粤港澳三地经过数十年的合作发展,累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突破以往传统的合作模式和限制,最大可能整合三地不同制度的优势,弱化以至消除由于三地行政区划不同而造成的人为隔阂,积极争取在大湾区试行全面开放政策,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最大限度的便捷对接以至无缝对接,以配合国家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他也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潜能,就必须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尽量减少各类要素流动的障碍,有效推动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融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和重复建设。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的历史节点,大湾区如能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必能再次站在改革潮头,发挥出独特而又强劲的引擎作用。”蔡冠深对此信心满满。(赵鹏飞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周兆军】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