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华师大二附中外教:在加拿大从未经历中国如此变化

2018年09月28日 14:03   来源:东方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华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外教Bryan Keith Fordham接受东方网采访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华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外教Bryan Keith Fordham接受东方网采访

  原标题 【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华师大二附中外教Bryan:在加拿大小镇我从未经历中国这样的变化

  一身棕色格子衬衫、说话轻言细语,坐在记者面前的Bryan文质彬彬,言谈举止与他教师的身份十分匹配。然而,这个表面安静的青年骨子里却向往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而这也是他最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原因。

  为体验中国文化来到中国

  Bryan出生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美丽的海滨小镇圣安德鲁斯,200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此之前他在美国做电脑编程员做了十年,内心一直想要换个新的国家尝试一些新鲜事物的他最终选择了离职。由于喜欢中国语言,又热爱教学,他将求职目标锁定在中国,委托一家中介机构找到了位于郑州的黄河科技大学的教师职位。

  问及为何最初没有选择来上海,而是郑州这样的三线城市,他的回答很特别:“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着很多外国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很容易用英语跟周围的外国朋友交流,这样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中文水平。”

  Bryan把自己的英语语言优势作为进入中国学校的敲门砖——给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学生上英语口语课,他介绍说,“那时候外国人来中国教英语口语是很容易的,中国需要很多英语口语老师,很多地方都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感兴趣”。不过数学与科学专业出身的他更痴迷于理科的教学,于是三年后来到郑州中学教数学。在郑州生活了四年,Bryan又想尝试一个新的城市,于是2014年来到上海。

华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外教团队合影
华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外教团队合影

  正如他了解到的那样,初到上海的Bryan就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在这里,他并没有感受到如十年前刚到郑州的时候感受到的“独特”。

  在华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工作更让他如鱼得水。这所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上海唯一一所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的全国重点中学,以高质量的教学闻名海内外。国际部创建于1999年,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招收12—18周岁的外籍学生及港澳台人员子女进行初中、高中学历教育的5所公办国际部之一。

  在中国,华师大二附中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代名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校就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在高中试办全国理科班和上海理科班,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世纪之交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逐步构建了“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

  这里同样是上海教育开放的一张名片。不仅生源构成国际化——目前在校国际学生约400人,教师队伍、学校课程和学生活动都国际化。从80年代起,学校就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的师资提升计划派出多批骨干教师赴美英日等国进行学历深造和长期考察,学习国际教育的先进经验。

  课程方面,80年代就试点开设计算机选修课,英语组率先使用《新概念英语2》英语教材;90年代数学组选用了美国加州理工教授项武义主编的高中数学教材;21世纪初物理组研究试点过德国高中教材,近年英语组又引入了《剑桥英语》课程。近年来更致力于课程的中西融合,国际部创建了中西合璧的境外班课程体系;2014年获批的国际课程班则试点开设了10多门美国AP课程,努力探索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AP的融合,同时在高中数理化等课程领域进行了中美课程的融合实践。

  学生活动方面,针对海外学生,以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课程为主线,以姐妹学校为抓手积极推动师生互访以实现国际文化交流。针对校内本土学生,鼓励参加各类国际成熟且有广泛影响的赛事,如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伊朗国际数学邀请赛、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感悟中国改革开放

  像Bryan这样的外国人能够进入中国教育行业,正是中国教育行业过去几十年经历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以1977年结束“文化大革命”、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为起点,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改革历经了40年。1978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和来访的美国科技代表团举行会谈。经过多轮磋商,两国决定互派留学生。在这场会谈后,一个时代的序幕拉开——中国教育从自力更生走向了合作共赢。

  40年融合交流文明互鉴,中国教育不仅“走出去”,同时也“引进来”。不但派驻留学生,也试着让中国的教育机构和国外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让国外包括人才、设备、理念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来。以华师大二附中为例,近年来大力引进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及有海外研学经历的新教师,国际化的师资比例超过20%。

Bryan寄语中国改革开放,期待中国科技引领发展
Bryan寄语中国改革开放,期待中国科技引领发展

  Bryan很满意自己的学校有着中国一流的国际教育质量。他介绍说自己在学校里教授科学及AP微积分,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部的学生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国际部已培养近500个国际生,90%的学生就读国内外知名大学。针对国际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目标,国际部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课表,同时,对国际学生加强汉语言教学、中华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说起学校的交流项目,他更是赞不绝口,“每年都有全世界的交换生来我校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国家之外体验另一个国家是什么样的。如果我碰到加拿大学生,我肯定会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有机会见识别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能感受中国是什么样的非常棒。不只是在新闻上听说,而是有机会遇见当地人、跟当地人聊天,看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自己近十年在中国的生活,他腼腆地表示几乎主要在学校里教课,两点一线。不过,从他的上海籍妻子口中,他了解了中国以及上海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变化。“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确实很大,比如说如今的上海地铁很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另外上海的高楼建筑也很多,上海的变化在于有些地方不仅保留了过去老上海的传统石库门房子,更有现代化的大楼。总的来讲上海也已与国际接轨,无论购物出行都与过去不一样了,我很喜欢上海。”

  这种变化对比他自己的家乡就更明显,“我来自加拿大一个小镇圣安德鲁斯,镇上只有1800人。我的家乡160年来没什么变化,还是相同的街道、相同的建筑。上海经历的发展,是我在加拿大家乡未曾经历过的。所以我清楚地意识到,上海、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多大的变化”。

  喜欢探索的Bryan总喜欢在假期去各个地方旅游,他称赞中国交通如今发展得十分便捷,“从一个加拿大人的角度来看,生活在中国的一个好处就是去哪里旅行都很容易。在加拿大,想旅游必须有一辆汽车,要是走得远点,还得坐飞机。但在中国,坐火车就可以很容易去旅行”。

  对于自己在上海的生活,他平静的语调中流露出满意,“我非常喜欢上海,我在这里已经待了五年多。现在我也不打算离开了,我在这里结婚了,很快就会有个孩子。我在上海的生活非常好。上海提供了很多机遇,是个国际化的城市,我拥有一切,生活得很舒适”。

  最让他佩服的还是中国科技的发展。他说华师大二附中就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他每天都能从这些科技公司旁经过,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高科技氛围,“上海为技术研究和进步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早已融入中国、把这里作为自己另一个故乡的他真诚期待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喜欢关注不同科学领域的新闻,尤其是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新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健康科学方面尤其是疾病治疗的新闻报道愈加感兴趣,”他特别提起基因编辑这一领域,称赞中国在这方面领先全球,非常了不起,“我一直非常期待看到中国在CRISPR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方面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他这样说着,眼神里写满了坚定。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