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中国眼科的领路人 留学回国推动国内白内障手术革新

2018年11月13日 14:5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 姚克:中国眼科的领路人

  姚克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张与导师Flammer教授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90年,地点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时国际上最好的眼科院校之一。

  彼时的他,意气风发,顶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眼科博士”的光环,获得眼科医生首批出国留学的机会,并一举拿下瑞士眼科最高奖Alfred-vogt奖,成为该奖设立51年来唯一的亚洲得主。

  Flammer教授想留下这位前途无量的弟子,开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厚条件,却遭到了婉拒。临别前,师徒俩留下了这张合影。

  泛黄的照片里,穿着白大褂的姚克,笑容灿烂,让人一下子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中国学子对“学成回国”的期待与热血。

  而后的近三十年,正是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人,推动了国内白内障手术的五次革新,建立我国首家汽车眼科流动医院,在“轮子”上实现贫困眼病患者的光明梦。并多次刷新历史,将中国眼科从“一穷二白”带到“接轨世界”,再到“引领世界”。

  采访当天,我们的话题也从这张照片聊起。

  留学瑞士,学成之后毅然选择回国

  姚克表示“很害怕采访时拔高自己”,在回国问题上,他极其实在地解释了当时的真实想法:我觉得国外不缺医生,但中国缺。理解这句话,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神州大地荡起一股沁人心脾的春意。恢复高考,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号角响彻神州各个角落。

  当过四年知青的姚克,已经从农村回到了杭州,憋着“要为贫苦眼病患者做些什么”的一口气,求知若渴。在恢复眼科研究生招生的第二年,1979年,考取了山东医学院硕士,又在198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学博士。

  1988年,他被浙江医科大学派到瑞士留学。当时,国内眼科发展刚刚起步,临床、科研与国外差距很大,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留下”是导师眼中最好的选择。

  为此,Flammer教授为手术与研究俱佳的东方弟子,提供了最好的职位,月工资接近9000瑞士法郎。当时在中国,普通医生的月工资只有300元人民币。在瑞士干一个月拿的钱,等于在国内干十年!

  即便如此,姚克仍然拒绝了。

  对于那一代的学子来说,没有改革开放,他们不可能出国。改革开放不只打开了国门,还有大家满怀梦想、渴望奋斗的心。

  回忆起人生这个最重要的决定,姚克的话很打动人:“我下过乡,插过队,见过贫苦的眼病患者痛苦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我知道,我的前途在中国,我的挂念也在中国。”

  1990年,姚克凭《猪眼动脉内皮依赖性调节》研究开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血流学说,并拿下Alfred-vogt奖。同年,他辞别一再挽留的恩师,带着Alfred-vogt奖金1万瑞士法郎回国。目睹国内医院设备短缺,他当即决定以奖金购买眼科设备捐给母校。Flammer教授大为感动,并补上1万瑞士法郎,亲力支持弟子。

  这2万瑞士法郎,在姚克的坚持下,为国内引入了第一台青光眼检查自动视野仪,此后“服役”7年,造福了成千上万的眼病患者。

  回国时许下的三个愿望,都已成真

  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1991年,教育部“不拘一格选人才”,年初刚被评上副教授的姚克,到了年底,成为当年浙江医科大学唯一一位破格提拔的正教授。

  人才,迎来最好的时代。

  姚克更加谨记回国时许下的三个愿望: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和仪器;建立汽车眼科医院为贫困患者免费手术;建立一所更大、更宽敞的眼科专科医院。

  “眼睛是精密的器官,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好比战士打仗没有武器。”姚克说,时间回溯到1996年,当时的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新时期,各行各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浙医二院择优引进外资,合作成立“浙二眼科中心”,也得以购进价值数千万元的医疗设备。

  在新体制的助力下,浙二眼科中心开启了加速模式。从刚成立的11位医生、15张床位,年门诊量只有两三万人次,发展到如今手术量已达6.5万、年门诊达70万人次。

  也是在1996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姚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创建了全国首家汽车眼科流动医院。至今,踏遍省内各地山区与海岛,去往边疆,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近12000例,在中西部地区建立9所复明中心。

  二十多年来,姚克系统阐明白内障发病机理,相关成果使百万眼病患者受惠;推动白内障手术从12毫米大切口,进入飞秒激光的“无刀时代”;目前在干细胞诱导的人类晶状体和飞秒激光白内障两大热点研究领域,并跑和引领世界。

  明年,他的第三个愿望也即将实现——由浙医二院与浙江大学联合推动,浙二眼科中心将建成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这会是国内最大的眼科专科医院之一。

  采访尾声,姚克这样形容与Flammer教授合影照的意义:不忘初心。

  “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而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让国内眼疾患者正常生活,始终是我奋斗的初衷。”

  对话

  记者: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姚克:我的父亲姚锡琥,杭州市三医院的前眼科主任,喜欢钻研、创新,曾发明了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我走上从医这条路,也是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抗战爆发,他毅然放弃当时一流的“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机会,选择回国完成学业。解放后,他还用多年积蓄,买了一套《日本眼科全书》,几十本,颇费周折运回国。

  那个年代,国内没有像样的眼科教材,这套书启蒙了我和一代眼科人,如今仍收藏在家里的书橱上,满满一个书架。它让我谨记父亲满腔的爱国热血,也让我在致敬中反思:如今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时代,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记者:在团队管理中,您最不容忍的是什么?

  姚克:由于缺乏目标而茫然,没有开拓精神。如今的眼科人,是幸运的一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变革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不可失者,时也;所当乘者,机也。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才能更好地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学生不能始终“长”在大树之下,我最高兴的,就是听到他们说“姚老师,我以后一定会超过您。”

  记者:除了医学工作,你个人平日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姚克:我啊,比较无趣,没什么爱好。以前喜欢拍照,但觉得花这个时间太奢侈了,比如拍摄飞鸟,要在野外等好几个小时,真是等不起。有这个时间,总想着该回医院看看病人术后恢复如何,学生研究进行得怎么样。我看只有等到退休,才能重新捡起这个爱好了。

  记者:现在对改革开放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姚克:中国经历了不平凡的40年,改革开放给了广大人才发展机遇,也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和实惠。走好中国道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郑琪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