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淘药品成“网红” 盲目消费隐患多

2019年01月25日 09:2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境外药妆店的各类药品、保健品品种繁多,但“对症下药”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判断。
    境外药妆店的各类药品、保健品品种繁多,但“对症下药”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判断。

  原标题 海淘药品 盲目消费隐患多

  □本报记者 陈旻 文/图

  近来,一些“网红”海淘药日渐在朋友圈、代购圈走俏,成为不少患者的购药首选。然而,许多网红海淘药非但没有所谓的奇效,还存在药品成分不清、药品安全难以保障、使用不对症等问题,盲目使用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

  海淘“神药”成“网红”

  “抗蓝光去红筋眼药水”、日本感冒药、德国咳嗽水、泰国减肥药……在网购平台,输入海淘、药品等关键词,内容五花八门,热门药品的销量多至数百。在朋友圈和代购的清单里,各类药品也成了热门产品。“纯植物提取物药膏”“美国家庭必备药品”“无副作用的儿童感冒‘神药’”……在这样的宣传口号和海外代购者的推波助澜之下,海淘药在妈妈群、朋友圈得到追捧。

  “儿童用药、外用喷雾、减肥类药和营养补充剂等是代购的热点,还有一些辅助的降压、降糖药也很受欢迎。”一名长期从事欧美日美妆和药品代购的福州市民介绍说,在日本的各大连锁药妆店,都有一个单独区域售卖这些“网红”药品,一大半顾客是中国代购或是游客,还专门聘请中国留学生担任药品导购。在电商平台,海外药品的需求同样增长迅速。根据阿里健康电商平台2018天猫“双11”消费数据显示,在海外健康品方面,二三线及四线以下城市的消费增速均与一线城市持平。

  但在日渐旺盛的需求背后,是逐渐浮现的安全隐患。媒体报道显示,多名消费者在长期使用日本的网红鼻炎药后患上药物性鼻炎;我省有市民过度使用网红眼药水后患上角膜溃疡。日前,在中国药学会发布的“2018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中,“海淘药品放心用”被列入其中。

  “2018年11月20日,财政部联合多部门更新了跨境进口商品清单,医药产品不在该清单范围内,不适用跨境电商进口的最新政策。”专家分析认为,在法律层面,海淘药就是“假药”,个人自购使用虽不违法,但是药品成分、适应症、适用人群、疗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均不明晰,容易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我也遇到不少亲友把海淘来的药品给我鉴定,”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徐伟教授告诉记者,“可以说,我看到的60%以上是有风险的药品,且大多海淘药未经国家海关和质检部门的检查,无法保证其安全性。”

  “神药”不“神”隐患多

  “经朋友介绍买了一款日本的‘神奇感冒药’,一试之下发现真的有点‘神’。睡前吃一颗就浑身大汗,第二天就感觉好起来了。”莆田市民郑女士说,疑惑之下拿去问医生,检查了成分,才发现所谓的“神药”是复方药。

  “医生告诉我,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感冒药只是缓解感冒引发的症状,所以理论上来说,复方药品中缓解症状的成分越丰富,效果就越显著,但是,摄入不必要成分的可能性增加,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就越大。”她说,医生建议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病情不用药也能好,即使药量很小,也完全没必要用。

  “其实,国人对海淘药的迷信很大程度上是被误导了。比如这些‘网红’感冒药的成分,都是国内感冒药里常见的。对儿童来说,大多数的复方成分感冒药并不适合。”丁香诊所负责人杨泽方告诉记者,不同国家的法规不同,海淘来的有些OTC(非处方药)并不适合儿童;而有些海淘药还属于处方药,消费者不应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使用。

  据介绍,一度在网上热销的“日本面包超人系列止咳水”虽是日本的非处方药,然而其成分表中显示含有“可待因”,国家药监局已发布公告,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全面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网红”大正感冒药系列,含有美国FDA和美国儿科学会规定禁止儿童使用的右美沙芬等成分,以及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组胺药,6岁以下儿童禁用;德国有名的“小绿叶”止咳糖药液中含有47%的酒精,1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外用的“无比滴”止痒药含苯海拉明外用制剂,婴幼儿禁用……

  “除了一些国外的儿童补铁剂、口服补液盐等产品的口感确实会比国产同类产品好一些,其他的海淘药我是完全不推荐的。”杨泽方建议,家长不要凭网上几句推荐就给孩子乱买、乱吃。

  徐伟表示,自行使用海淘药的风险很多,除了对成分不清楚,对外文包装上的提示一知半解之外,还有忽视用药注意事项、购货渠道混乱的问题。

  徐伟告诉记者,比如有些产品属于印度当地的草药制剂,也打着“纯中草药制剂”的旗号迷惑消费者;一些成分不明的外用镇痛喷雾把致敏性描述成“发热见效快”;有些外国的减肥药肝肾毒性较大,当地只允许服用2周,但在国内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提醒,长期服用,减肥不成还伤害身体;甚至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的辅助药物,被国内的不法商贩宣传成了药品,这给病人带来的是生命危险。

  “相同的症状可能对应着数种疾病,‘对症下药’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判断,消费者一知半解地凭感觉用药,不仅不能治病,还有可能‘致病’;药品的保存、运输在温度方面的规定都较为严格,一些海淘药被分拆销售,转手次数多了,药品的批次、保存状况和禁忌都弄不清楚了,万一出现问题维权困难,还是少买为妙。”徐伟说。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