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就业的新画像:互联网+本土企业

2019年04月13日 10: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互联网+本土企业

  海归就业的新画像

  哪些行业是海归求职热点?哪类企业更吸引海归关注?哪些城市更获海归青睐?近日,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19年海归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海归人才就业趋势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也为“新海归”就业求职提供了参考。

  互联网持续“受宠”

  伴随着春招热度的逐渐升温,对很多国内高校毕业生来说,求职时的“第一选择”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互联网公司成了毕业生就业时最常关注的招聘方之一。从“更稳定”的国企、公务员到工作属性相对灵活自由的互联网公司,就业选择的改变无疑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变迁。

  不仅是本土毕业生,互联网公司也获得诸多海归求职者青睐。根据《2019年海归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中的统计分析显示,今年,有32%的应届海归将互联网作为首选期望行业,在行业分类中排名首位。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在市值、收入规模、业务布局、科研实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已具备同全球一流企业竞争的实力,这是吸引海归人才的硬指标。“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产品、新模式,对海归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常濛说。

  对比2017-2019三年内的海归人才就业趋势报告后不难发现,互联网公司一直保持着吸引海归人才的强劲表现。去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榜单显示,在近5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从2014年的不足40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72万亿元,扩张4.5倍,信息消费增长贡献近15%。无一例外,入围榜单前十名的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网易等公司都成为海归回国就业时非常关注的企业,拥有强大吸引力。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企业所展示出的人才虹吸效应,很可能还将在未来几年保持下去。

  本土企业受追捧

  就在前不久,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了一份最终统计时间为3月5日的报告,根据各公司运营的主要市场,统计了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326家独角兽公司。在这份报告中,中国有92家独角兽公司入围,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英国和印度,分别有17家和13家独角兽公司。而入围这份榜单的今日头条、滴滴出行等公司,在留学人员回国选择就业单位时同样位居前列。

  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伴随着如今国内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到本土公司上班正受到越来越多海归的欢迎。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在“2019年最受海归青睐的TOP50企业”中,本土企业占到35席,较2018年增加6席,前16名均为本土企业。上一年排名靠前的埃森哲、花旗银行、德勤等公司,在国内的行业巨头和新兴创业公司的冲击下,并没有保持住对海归人才的吸引力,排名集体回落。

  在《报告》中我们发现,这些排名靠前的公司中,既有腾讯、阿里、华为等行业巨头,也有发展势头猛、增长速度快、企业估值高的独角兽公司。对于其中世界级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市值和体量,还是多元化布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都成为企业吸引人才比拼中的核心要素。

  “很多海归希望能够在国内做开创性的工作,大量迅速成长的本土创新科技企业能够提供平台和更大的个人发挥空间。”常濛说,“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本土科技企业的薪酬福利水平也有竞争力,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符合海归口味。”

  就业市场更理性

  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在一线城市较大的住房、交通和生活成本压力的大背景下,受益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和人才政策提振,新一线城市对海归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长,归国留学生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转移的进程逐渐深入。《报告》显示,今年前3个月,选择在北上广深求职的应届海归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4.7%,而选择二线城市的海归占比则上升4.4个百分点,达到32.6%。

  引才引智“遍地开花”,也吸引了更多留学人员回到国内施展才华。常濛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和归国人数都创新高,从就业角度来看,国内的就业市场更为广阔,岗位多元化程度也显著提升,本土企业的专业度和全球竞争力也有显著提高。同时,行业内创新空间潜力巨大,这些都是能够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海归人才群体内部的就业竞争力分化现象也更为突出。竞争力在90分位以上的海归,简历受雇主关注度达到均值5倍以上;而竞争力处于30分位以下的海归,综合竞争力并未达到国内普通高校的均值。这也对留学生的学业和工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真才实学,空有一张海外高校文凭已经难以为留学生的求职带来实质性帮助。

  “这反映出国内企业对海归人才的辨识能力在不断增强,单纯的海外文凭不足以成为‘敲门砖’,这是国内就业市场更加理性的表现。”常濛说。她同时建议,留学生应扎实打好学业基础,尽可能地体验和融入当地文化,培养职业竞争力,回国就业时才能真正符合企业对“语言、技能和国际视野”的相关要求,在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