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广东“众创杯”举行决赛:打造创新品牌 引领双创热潮

2020年10月15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打造科技创新品牌 引领湾区双创热潮

  10月13日,2020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科技海归领航赛(下称“领航赛”)决赛在珠海举行。进入决赛的22个项目中,珠海参赛项目最终取得2金、4银、1铜的好成绩。

  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是由省人社厅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大型创业赛事,科技海归领航赛是“众创杯”最具科技含量的单项赛,珠海市作为承办方已连续五年举办大赛。“珠海历年来参赛项目数量、质量均居全省首位。”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珠海共取得9金、15银、14铜的优异成绩。

  近年来,珠海以赛促创,通过全链条全流程赛事服务,搭建双创孵化体系等措施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助力珠海打造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

  7大项目获奖展现珠海实力

  在决赛现场,每个项目拥有12分钟的展示时间:6分钟现场陈述环节,各选手从项目创新点、项目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分析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各自项目的发展前景;6分钟现场答辩环节展现选手们市场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

  “今年参赛项目解决行业痛点的意识更强、商业模式更清晰。”历年来担任大赛评委的原王老吉药业董事长施少斌认为,科技海归领航赛在珠海已连续举办5年,主办方对项目筛选的把关能力逐年提升,项目整体方向和广东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吻合度很高,为项目落地孵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终,珠海入围决赛的项目最终取得2金4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集结国内顶尖院校的博士后、博硕等高学历人才,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珠海项目“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夺得企业组金奖,展现了珠海参赛项目的“硬核”实力。

  大赛自6月1日启动以来,共吸引600多个创业项目报名。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项目同台较量。领航赛分团队组、企业组两个参赛组别,获奖项目将获得5万—20万元不等的奖金以及“12+N”的创业支持措施。

  其中,大赛吸引众多企业高管、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参赛,为广东吸引高端人才搭建赛事平台。“技术创新有了更高要求,产业领域更聚焦,以及扶持力度的进一步提升,均体现出今年大赛的更高水平,相信大赛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落地一批优质科技资源带来机会。”施少斌说。

  “本次赛事项目所呈现出的科技实力,让我感到惊喜。”广东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涂宁对决赛项目质量予以肯定。在他看来,本次赛事有了更强的参赛团队,显示出国内科研事业更强劲的核心技术水准、更有效的市场化效率、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投资人而言,我们也很希望有这样的平台接触到这些优秀项目,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以赛为媒打造城市双创品牌

  “我们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充电柔性锌电池,并解决了锌基电池不可充电性、循环寿命短等技术难题。”在决赛路演现场,深圳新源柔性科技CEO聂赞相的介绍吸引在场评委的关注。

  “研发产品在产业化落地有何优势?”“我们团队核心成员以英国剑桥为研发基地,在新材料、能源、电力等科技研发领域有超过30年的技术积累,15年以上的产业化经验。”面对评委犀利的提问,聂赞相应对自如。最终该项目获得大赛企业组金奖。

  以科技创新为媒,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是“众创杯”举办科技海归领航赛的初衷。“观察这几年的项目情况,赛事对于真正具有科技实力的项目吸引力日益增强。”涂宁说,最初评赛的时候还有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但近年来参赛项目的核心优势都聚焦在“科技实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大赛规格高、服务好。评委的犀利点评给我们的项目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综合考虑广东的政策资源环境,我们有计划年底落户这里。”北京炎黄国芯项目负责人郭虎表示,今年以来一直在考察南方各大城市,通过此次大赛成功对接广东各创业园区资源,收获颇丰。

  根据政策,大赛获奖项目除获得5万—20万不等的奖金外,还可相应享“12+N”支持措施。其中,为支持大赛优秀初创团队或小微企业发展,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并按规定享受贴息。

  “这是创业者来粤创业投资一个重要窗口。”来自武汉的参赛者刘奇,计划将超低空无人监测系统项目研发运营板块落户广东。通过大赛多方接洽以及政策支持,刘奇更加坚定来南方发展的信心,“目前我们正在横琴选址办公场地,从项目落地到入驻全程有人指导,方便快捷。”

  参赛选手陈循军与刘奇拥有同样的感受。“主办方非常重视参赛选手,并且提供了高规格的服务。”他举例说,对于团队组参赛项目而言,涉及知识产权类的参赛内容不适宜公开,主办方在复赛路演环节均采用网络加密技术保障参赛者的权益。

  为应对今年新冠疫情防控,珠海此次大赛在初赛、复赛、决赛均利用5G技术方便各赛区选手就近参赛。其中,大赛复赛采取“主会场+直播间+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进行,分别在广州、珠海、汕头、东莞4个赛区同时开展,复赛展示环节还使用绿幕抠像技术,让大赛更具科技感、创造力。

  科技资源为城市注入发展活力

  “公司一个月前拿到欧盟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的产品可以远销海外了!”来自珠海的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兴奋地说。该公司是生产高端颅内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企业,3年前,这家仅拥有5个人的初创企业参加科技海归领航赛,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夺得2017年企业组金奖。

  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如今该公司团队成员已有100多人。“从研发到生产销售,企业一直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李峥说,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增大,政府提供的场地扩大生产、给予租金补贴等,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通过赛事挖掘优秀项目,用最具吸引力的孵化环境让更多优质项目留下来,这是举办大赛更深远的意义。”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众创杯”科技海归领航赛从创建创业服务品牌、汇聚创新创业资源、引领城市双创热潮、推动优秀项目落地四个方面,助推珠海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双创事业发展升级,已成为广东省集展示交流、资源对接、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四大功能为一体,极具影响力的双创赛事平台。

  除同台竞技外,历年来,珠海在大赛期间还举办了创业环境与创业政策推介会,组织各区招商部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与参赛团队见面洽谈,招商引智促进合作,推动更多优质创业项目在珠海落地,为珠海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众创杯’为城市招才引智搭建桥梁吸引创新资源,城市孵化体系帮助创新力量茁壮成长,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上述负责人称,通桥科技的发展是近年珠海以赛促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近年来珠海创业孵化载体规模效应初显,创业带动就业势头强劲。目前,全市已建设和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26家,累计孵化企业(项目)3909个,直接带动就业35347人。

  与此同时,全市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园为主导的“一园多基地”创业孵化体系格局形成。孵化基地全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配套等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集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商务服务、政策申报、公共技术、信息咨询、品牌营销等为一体的孵化服务,为入孵项目发展打造优质创业生态圈。

  “众创杯”首设抗疫专题赛:激发创业热情 提高就业活力

  “即便空气消杀做得再好,在ICU病房往往都会存在病人大小便暴露问题。”今年疫情期间,来自珠海企业广东铱鸣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宋英关注到这一现象。一款“智能床机一体大小便照护机器人”,便在她与团队的研发下应运而生,并最终获得今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抗疫专题赛企业组铜奖。

  新设的抗疫专题赛是今年“众创杯”的一大亮点。“面对疫情,广东把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集中力量研发核心技术,拿出了不少‘硬核’产品,展示了科技抗疫的威力。”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抗疫工作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此次“众创杯”抗疫专题赛通过赛事平台,集中展示和挖掘防疫抗疫型创新企业,助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推动广东经济稳定发展。

  抗疫专题赛参赛项目范围包含疫情预警、诊断检测、药物疫苗、医疗器械、防护设备等直接用于抗疫的创业项目,及疫情期间搭建平台帮助复工达产、带动就业能力好、提供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等间接防疫抗疫的创业项目,最终获奖项目可获得5万—20万元不等的奖金。

  层层筛选下,9月23日,抗疫专题赛决赛拉开了帷幕,42个优秀项目以线上路演的方式展开激烈比拼。珠海发动46个项目报名参赛,最终获得1金1铜两大奖项。

  “参加抗疫专题赛,能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内地,带动更多两岸青年共同抗疫,携手应对疫情。”来自中国台湾的陈鸿杰5年前来广州创业,疫情期间,他主动腾出了在广州的自有药品生产厂房,7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线安装和试产,目前日产口罩超过10万只。

  作为此次抗疫专题赛参赛选手,他收获不小。“内地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我们通过赛事可以认识更多投资方、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对于未来我们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说。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虽涌现了一批广东科技的‘创新军团’,但同时也暴露出中国医疗核心技术的不足。”大赛评委、广东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涂宁分析。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多依赖于国外,此次“众创杯”抗疫专题赛的参赛项目中有许多来自各行业的医疗器械创新技术,广东通过赛事发掘和帮助这些项目落地发展,将有望实现医疗器械核心技术国产化。(黄鹤林 何丽苑 刘梓欣)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