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发力长三角 海归新舞台-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发力长三角 海归新舞台

2020年10月28日 10: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发力长三角 海归新舞台

  ——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落成

  本报记者 孙亚慧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安徽,濒江近海,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内拥长江水道黄金经济带,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直是留学归国人员的创新创业高地,聚集了大量毕业于世界名校的优秀海归。而伴随着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在合肥的正式落成,海归创新创业也将获得更多机遇与更广阔的舞台。

  海创力量助力长三角

  10月21日,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落成典礼暨欧美同学会首届“双创”大赛启动仪式在合肥正式启幕,作为欧美同学会第一家区域性海创中心,在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与筹备后,中心目前软硬件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运营管理机制初步成型,14个项目已入驻海创中心。

  东超科技便是首批入驻海创中心的企业之一。“90后”创业者韩东成是东超科技的董事长,他与其他几位海归共同创办的东超科技已成为空中成像领域很具代表性的技术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无接触自助终端”,利用可交互全息空气成像技术,使用户在医院挂号等场景下不必直接点触屏幕就能完成操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直接接触,尽量避免病毒传播。

  在合肥辰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良炳看来,国内目前对工业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长三角区域又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入驻长三角海创中心,可以为企业未来更广泛地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拓展更多渠道。

  2012年,冯良炳从日本山口大学学成回国,之后一直在从事机器视觉、工业智能化领域的创业创新,公司研发生产的视觉系统机器人,可以自主地对空间中散乱目标物体进行抓取。借助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机器人视觉引导中的应用,技术产品化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入驻海创中心后使我们能够更好服务于长三角的工业制造业,为长三角的工业智能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冯良炳说。

  提供高质量“双创”服务

  长三角海创中心由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四省市共建而成,将集学习培训、创业实践、项目孵化、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留学人才集聚的新家园、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载体。

  想要为海归创新创业提供细致周全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优秀团队入驻,平台必须拥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彰显引才诚意。

  比如,在长三角海创中心,对符合条件的留学人才团队,海创中心组织向安徽省科技厅申报,将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并对团队实施上市奖励、业绩奖励或回购奖励。

  科大讯飞总裁助理、AI双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明介绍说,科大讯飞已与长三角海创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自身赋能优势,建设和运营好海创中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分平台。

  “海创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导师团队,精准对接政策,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维度、立体化、跨区域的服务。”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程洪明说。

  在未来,欧美同学会还将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设立分中心,努力把海创中心打造成为覆盖长三角区域、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平台。

  探索创新从未止步

  “海归留学人员不仅在科研院所、大学发挥作用,同时也投身创新创业。这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中国改革创新,也架起了东西方交流及国内彼此间交流的桥梁。从西部到东部,从南方到北方,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的桥梁,留学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落成仪式设置的海创论坛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如是说。

  心之声也是此次入驻海创中心的企业之一,这款小到可以放在口袋中随身携带的心电图测量工具,吸引了不少目光。只要连接到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心电图,准确率极高。

  良巢已筑待凤来。在海创中心的展示区,许多海归企业家和入会者对入驻园区的微纳传感技术、生物医药、智慧停车等企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交流经验。国内如今为海归提供的优渥环境,是他们创新创业的底气。

  仲孟2019年刚刚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毕业回国,随即加入了东超科技,虽回国时间不长,但海创中心为创业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却让他印象深刻。“这种支持对我们这样的年轻团队来讲意义重大,所以大家干劲十足。”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所言,现在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海归为国家做贡献,而同时,海归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机会能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海归,海归也非常有机会在国内取得成功。希望大家都努力,一起为国家做事!”

【责任编辑:】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