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21年,我们推动创新释放更大红利-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年终盘点:2021年,我们推动创新释放更大红利

2021年12月24日 08:26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这一年,我们推动创新释放更大红利

  转眼又一年,2022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但我们仍抱有最大的信心,随时准备迎接胜利的曙光。

  “学术不端”者不授学位、平台经济加强监管、种子法再迎修订、《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一年,国家层面频现“雷霆手段”,护航蓬勃的创新动能。而透过袁隆平抖音账号受追捧、退休教授状告中国知网胜诉等事件,我们看到了个体创新意识的崛起,也看到了创新动能正在加速凝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能力势头强劲,全球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

  创新不止,希望在前。这正是一个大国的魅力所在。

  袁隆平抖音账号受追捧 

  追星就追科学界“最亮的星”

  1月10日晚7点,抖音账号“袁隆平中华拓荒人”的粉丝数量突破1000万大关,并以10分钟30万粉丝的速度递增,将一众网红账号甩在身后。而此时,距离这个账号登录抖音短视频平台,仅仅才过去一天。一个老科学家的抖音账号能够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如此关注,实属罕见。尽管后来因该账号存在争议,抖音官方很快做了封禁处理,但这一现象还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袁隆平受追捧,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2019年9月,袁隆平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对科学家偶像的热爱,校园“秒变”巨型追星现场。在他去世后,民众跪地痛哭送别,举国一片哀悼之声。能受到民众如此爱戴,与袁隆平巨大的科学成就不无关系,却也折射出民众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注与期待。

  有了袁隆平,我国的粮食安全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袁隆平是千千万万个躬耕于科技创新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代表,更是我国种业创新自立自强的标杆人物。

  追星就要追科学界“最亮的星”。一个追捧科学家的民族,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学术不端”者不授学位

  雷霆手段让失范者“无处遁行”

  3月,教育部发布公告,就学位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学位申请人在学位授予单位学习期间以及学位申请、同行评阅、答辩过程中存在学术不端、作伪造假等行为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可以作出不授予其学位的决定。此外,已获得学位者,被查明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严重剽窃、伪造、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收回或者宣布学位证书无效。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问题饱受社会诟病,它就像一颗毒瘤,不仅毒害社会风气,损害学术声誉,更严重削弱了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是扁鹊见蔡桓公时的早期诊断,可惜蔡桓公没有重视,最终不治身亡。今天,学术不端对社会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在振臂高呼学术诚信回归的同时,也应该敢于拿出雷霆手段,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严厉惩戒,让失范者“无处遁行”。

  对平台经济加强监管

  利剑高悬才能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平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剖析了平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增进人民福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在促进经济转型、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同时,平台经济的“双刃剑”特性愈加凸显。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侵犯用户隐私、垄断加价、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日益显现,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还破坏了创新环境。

  加强监管势在必行。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查处了多起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行为的案件,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商、餐饮外卖等。

  监管利剑高悬,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随着我国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平台经济必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将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

  科普工作有了新路线图

  科普需向“精准滴灌”式转型

  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科普事业和科学素质建设规划了新路线图。《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总目标: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25%。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开展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0.56%,这一数据相比于2010年的3.27%,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近年来,公民科学素质议题也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一方面是公民科学知识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熟鸡蛋返生、高科技算命等“伪科学”不乏拥趸。

  为更好解决当前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迈上新台阶,《纲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科普为“精准滴灌”式科普,提出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认真落实好五大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和五大重点工程。知识短缺模式下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传统科学普及模式,早就应该向全面提升科学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的科学传播模式转变了。

  只有从根本上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才能形成高素质创新大军,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转移转化,真正做到用科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种子法再迎修订

  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问题

  8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京开幕,种子法修正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为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严重问题,修正草案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对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77个成员中,有68个已经实行这一制度。

  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审定品种多,但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修饰性品种比较多,简单说,就是品种选育还停留在对主要推广品种和核心亲本的修饰改良上,导致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难以适应加强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形势。

  此次修正,意味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从“初出茅庐”,到将逐步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上并升到法律层次。20年来,历经多次修改调整,种子法正不断完善,为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有差距。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而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完善种子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所在。

  我国创新指数再升2位

  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

  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政府决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

  从2013年起,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上升势头强劲,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WIPO自2007年开始发布全球创新指数,已经成为国际上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水平的权威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报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个方面,通过政策环境、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七大类81项指标,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衡量。

  《报告》显示,从创新投入看,中国的贸易、竞争和市场规模、知识型工人等2项大类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研发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等细分指标排名靠前。这表明中国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从创新产出看,中国的优势集中在无形资产、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影响。其中,本国人专利、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细分指标均实现全球领先。2021年,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这一细分指标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

  全方位构筑个人信息“保护网”

  自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共同编织成一张个人信息的“保护网”。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纽带。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9.89亿,互联网网站超过443万个、应用程序数量超过345万个,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为广泛。

  虽然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从商业利益等出发,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在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原则、禁止“大数据”杀熟、严格保护敏感个人信息、赋予大型网络平台特别义务、规范个人信息跨境流通、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了个人信息保护网。

  退休教授状告中国知网胜诉

  版权声明不是平台侵权的“挡箭牌”

  12月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胜诉,获赔70万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起侵权官司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多数期刊目前这种经营方式的法律风险。从法律层面来说,期刊在接收论文时单方面的版权声明,并不能成为侵权的“挡箭牌”。

  根据著作权法,作者一经向期刊投稿,就意味着作者已经同意使用其论文,期刊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协议,而获得论文在本单位网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这不等于期刊取得转授权,论文如在其他网站传播仍需获得作者同意,单方面的版权声明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12月10日晚,中国知网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作为中国知网运营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公开“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提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

  12月22日,中国知网官方网站上的“中国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显示,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现在分别是7.5元/本、9.5元/本,这与之前的价格相比分别下降了50%和62%。

  该案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一方面,促进大平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做出表率;另一方面,在平衡个人权益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让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一个人人关心的社会问题。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26亿剂次

  我国有望年底达到群体免疫标准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构筑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科学精准抗击疫情,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

  这是把守卫人民健康放在最突出位置的防控策略——从高风险、重点人群到普通人群,从60岁以上老人到3至11岁儿童,一年多来,中国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数规模全球最大,接种速度居于世界前列。

  这是一场与快速传播、变异的新冠病毒展开的全方位赛跑——大规模疫苗接种帮助较短时间控制病毒传播链,有效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当前,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状态,部分省市已经发现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使得疫情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复杂。随着春节的临近,人群流动加剧,将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个利好消息是,按照目前的接种进度,今年年底之前,我国有望达到群体免疫标准。中国力量,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免疫长城”。(记者 何星辉)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