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腰刀工艺 “文遗”传承人:不能放弃这削铁断发的技艺

2014年10月08日 14:2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保安腰刀的历史可以追朔至公元200年以前。2006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西北高原小镇,街上商铺林立,人却不多。一位看上去40岁左右的男子在两家店铺中间的巷子口迎接,头上戴的穆斯林白帽子格外显眼。

  看到记者一行走近了,男子赶忙上前握手,引记者走进一条长约50米的巷子。巷子尽头是一个小院。院门开着,从外面就能看见院里搭着的简易棚,和棚里随意摆放着一人多高的两台钢质机器,与农家小院的风格极不相称。

  还没来得及介绍彼此,男子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棚里,在工作台上把火点着,加干草,没两下火就被燎得极旺。眼睛被熏得已经睁不开,烟呛得人只想退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可那男人仍站在工作台旁边控制着火的大小。

  大约10分钟,烟渐渐消去,火似乎烧到了他满意的程度,男人用钢钳从地上捡起了一根铁管,置于火中,转头朝着我们说:“现在要炼一段钢。保安腰刀锻制过程中要命的就是钢一定要硬,才可削铁断发。”

  待钢烧得火红,他开启了身旁一台钢质机器,把钢放在机器中的托盘上,气锤上下运动把男人手中的钢砸成扁平状。他又将先前锻制的刀烧得通红,在气锤的帮助下敲出了一个槽,将扁平的钢嵌入槽中。再在火和气锤的往复工作中,完成了在刀刃上加钢的全部过程。

  男人名叫冶洒力海,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安腰刀锻制工艺的传承人。他所在的积石山是一个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乡族擅放牧,撒拉族首饰做得好,保安族则以锻制刀剑等最为出名。

  在中国大陆,保安族有2万余人,其中1.6万多人居住在甘肃省积石山。而保安腰刀的历史可以追朔至公元200年以前。冶洒力海介绍,保安腰刀的种类繁多,工序从40至160余道不等。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折花刀,刀身上的水波纹饰在锻制过程中自然形成。波日季、双落刀、什样锦、鱼刀等40余种也是保安腰刀的经典样式。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把保安腰刀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2006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冶洒力海的家族世代锻制保安腰刀。伯父冶陕家宝系鱼刀创始人,父亲冶古柏更是保安族地区有名的制刀能手,16岁可以独立完成所有工序,2007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冶洒力海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腰刀锻制技艺,没怎么上过学,眼镜镜片却很厚。“打铁时,火伤了眼睛”。他说,保安腰刀都是手工锻制,一道工序都怠慢不得,尤其是淬火(沾水)最考验技术。现代技术有了气锤,可在打铁时用气锤代替过去的木锤,但加钢后的环节必须靠手工完成,才不失了传统。

  冶洒力海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他还根据历史资料将青竹剑引入了保安腰刀谱系。现在冶洒力海想的是如何将保安腰刀的锻制技艺发扬光大。冶洒力海要求大儿子一定要继承这门手艺。“父亲说即使不赚钱,手艺也不能放弃,这是父亲的遗志。”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