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精粹:习近平鼓励留学生为国服务 "华夏行"启动(2)


27日,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京津线)助力申冬奥活动在水立方举行,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华裔青年来到水立方,共同为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助力。活动旨在向海外华裔杰出青年展示城市风采、宣传申办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引导海外杰出华裔青年力量聚焦京津冀发展,助力申冬奥。
活动得到了华夏行嘉宾的热烈响应。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总会长林振辉发出倡议:助力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贡献青春力量,从我做起,做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26日,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在“娘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会议室里齐声唱响《我爱你,中国》,并将一封附有全体人员签名的感谢信交到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手上。
会见中,裘援平鼓励研修班学员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谐侨社的建设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她指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一支永不衰败的奇葩,华侨华人应树立起“文化自信”,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宝库”、“民族基因”在海外加以传承和弘扬。她说,为了满足海外侨胞的文化需求,国侨办在把中华文化“送出去”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本土化”体系。
27日,由国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首次举办的“文化中国·华星艺术团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来自五大洲18个国家的60余名海外文化社团主要负责人相聚中央民族歌舞剧团,接受为期一周的专业学习。
国侨办宣传司副司长刘为杰表示,侨界文化社团是海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本期研修班是国务院侨办2015年“文化中国”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侨务部门深化为侨服务,推动和谐侨社建设,实现侨务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25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外事侨务办等单位《关于提高老年归国华侨生活补助费标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60元。
《意见》明确,湖南省退休(含按规定提前退休)的老年归侨、户口在农村和户口在城镇无业的老年归侨(男满60岁,女满55岁)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60元,自7月1日起执行。《意见》指出,享受提高生活补助费标准的老年归侨的身份,由县级以上侨务工作部门根据本人申请审核认定。1978年12月31日前定居在湖南省的港澳同胞生活费补助标准适用于本实施意见。
26日,北京中银(西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西安市外侨办特聘“西安市涉外涉侨法律服务站”主任律师野炳恒为“中国侨网”网友答疑时指出,侨胞在依法权方面的普遍困难可归为两类,即华侨华人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不了解中国国情,轻信人言,在寻求合作方和聘用管理人员时用人不当,重口头承诺,轻书面合同等,造成进入司法程序证据存在问题;外部原因出现的问题主要源自行政、司法权力的不正当行使。
近年来,在广州白云区机场路周边区域,已经集聚近十个创新产业园、孵化器,各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入驻。在这一核心区域,技术、项目、人才、资金、信息、创意等要素高度集聚,且持续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成为了广州创业的“洼地”。整体来看,机场路“创业大街”已成规模,但相比北京、深圳的一些创业创新活动十分活跃的标杆区尚有不少提升空间,包括内外环境、平台支撑、公共服务、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市场力量需要进一步激活,政府作用需要更好发挥。
对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运行逻辑,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探寻其背后的运行逻辑:集聚创新型孵化器,搭建创业公共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微生态。相较广州各类创业创新园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有其独特优势,即其本身处于中关村这一创新大圈层,资金、人才、创意、技术等要素高度集聚,极易催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