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精粹:裘援平促繁荣海外中餐业 上海侨代会召开(2)


10日,2015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在京开幕,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侨华人科技英才约410人参会,携带了120余项先进技术和高端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与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这些项目创新性强、成熟度高,符合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布局。
会上,“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园”首次挂牌,北京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政策首次集中呈现。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出席了2015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欢迎会,并致辞,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家正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实现新的创新发展。北京作为首都,科技、智力之源,有基础、有责任在科技创新方面拓展更大的空间,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次举办2015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就是要发挥侨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搭建世界性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促进海外高端科技和专业人士来京创新创业。北京将尽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8日,“2015海外赤子北京行之海聚论坛”在京举行。论坛邀请了北京市海聚工程专家、天津市和河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地引才政策。与会者一致认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给海归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北京云投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晓表示,当前,北京正面临着科学发展产业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北京人口、地产、市场等资源趋于饱和,产业发展逐渐向距离北京较近的天津、河北等地转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必然。三地的联合更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有助于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给广大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北京市政府会给予引进人才每人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为认定后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颁发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证和市政府颁发的特聘专家证。天津市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资金支持强度较大,针对创新人才是100万元,针对创业人才是300万元。“
日前,社科院科研局下发《关于同意46种院外皮书使用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批复》文件,由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主编,张禹东、庄国土、游国龙任副主编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4)》获选为2016年可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46种院外皮书之一。这是《华侨华人蓝皮书》连续3年获得该项殊荣。
《华侨华人蓝皮书》已连续4年出版,据悉,2015年版《华侨华人蓝皮书》将于2015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7月13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院长是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深圳青年刘若鹏博士。创建团队之所以选择“光启”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并以此励志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奋斗。
5年过去,光启已从一支海归创新团队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颠覆式创新高科技企业集团,各种科技成果引人瞩目,其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高空平台“云端号”成功试飞,让人变身“钢铁侠”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已接受预订,一个颠覆式空间服务全产品链和全球颠覆性空间技术联盟初步成形。
2011年起,光启开始实施专利战略,创新技术专利池拥有近3000件以超材料技术为核心的专利,占过去10年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的86%。同一年,光启还牵头成立了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驱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那都是没办法的,谁舍得卖自己的孩子”,谈起当年丈夫“卖子救国”的事情,现年108岁的老人家说。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新加坡拜访郑潮炯的妻子钟彩合。
当钟彩合生下孩子3个月后,丈夫真的拿出一纸卖儿的契约。她才明白过来,丈夫为了救国,真的连亲生儿子都卖了。
钟彩合告诉记者:“我当时难以接受,可丈夫不断对我说:”没有国,哪有家?救国要紧呀!自己养孩子和别人养孩子都一样,都是中国人。‘“最后,他们夫妻才达成一致,把这个取名为社义的孩子交了出去。那笔钱甚至都没有经过他们的手,直接捐到了筹赈会。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曙光。”不久前,在缅甸仰光的两位八旬老人赵振恒、马振宏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过唐人街来到缅甸广东工商总会。已经在该国多年的他们,用流利的粤语讲起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唱起了逃难和募捐时唱过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国恨,令当年只是年幼学生的他们,便开始了为中国抗战捐款捐物。
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的华侨义捐和侨汇达当时的国币13亿元,占中国军费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径的捐款捐物,华侨贡献共约国币50亿元。这不仅仅是钱是物,更是灼热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来就曾为秘鲁华侨的捐款事迹题词:“万里外六千侨胞统筹债捐达二百万秘币,是侨胞之模范,是抗战之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