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33墟街溯源:这里最“江门”

2017年05月05日 10:40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文/江门日报记者 曹乃付 图/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梦里老家婺源,最忆是“江南”。那青砖、黛瓦、白墙,那小桥、流水、人家,是梦里永恒的底色。

  沪上熙攘外滩,风情万种,最佳的注脚,却是舟车辐辏、华洋共鸣的“旧上海”。

  一曲风靡《成都》,最化不开的忧伤,便是那泛黄的记忆。若无时间的距离,虐心感必定无处安放。

  ……

  怀旧、回忆、溯源,我们身处摩登时代,而内心却在渴盼回归,亲近渐行渐远的往昔。

  生活在侨都江门,触摸历史、追根溯源的最佳去处,当然是33墟街。徜徉其间,满满的全是最“江门”的味道。

  现场探访

  33墟街,不是一条街。

  蓬江白沙等街道加总24平方公里,从中可梳理出体现历史风貌的墟街,如墟顶、石湾直街、北街(新宁火车站)、中山公园、长堤、白沙理学、常安步行街……可统称之为“33墟街”。此后,33墟街便与珠西智谷、滨江新城一道,演变为蓬江区“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一项战略部署,即努力将其打造为反映侨文化核心精髓、集中记录江门城市发展印记,集商贸旅游、休闲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片区。从地理上来说,它大致包含墟顶城市原点核心片区、白沙心学文化片区、北街工业遗址片区。

  墟顶韶华光阴可鉴

  探寻老江门,收获多与少,和探寻者的新老相关。

  初涉江门者,容易习惯性地被带到长堤风貌街,沿着蓬江河边走马观花。虽是囫囵吞枣地匆匆一瞥,但中华酒店的隔代奢华,依然透过彩色玻璃花窗,令人久久难忘。几组长堤铜塑,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副近代商业的岭南版“清明上河图”。常安路步行街,促销打折的嘈杂声四时无休,商家们365天都在进行“最后清货”,顾客们不为所动地挑剔和讨价还价……凡此种种,喧嚣、繁杂、光鲜、机械,日复一日地描绘着生活的成色;与步行街一墙之隔的破败里弄,则以无声的凝视,或表达对新时代的不解,或阐释看破的超然,两个世纪的万种风华,几代人的稻粱之谋,就这样相互穿越、交融,和谐共生。蓬江河中,一叶扁舟兀自横立,过江舵轮如过江之鲫,一静一动之间,仿佛在宣扬这座城市尚雅闲适而又务实进取的品格。

  感悟若此,收获已不菲。而老江门人,则更爱独辟蹊径,探取更为诱人的独一味。

  常安路步行街靠近中山公园这头,一条极不起眼的侧巷似大动脉上的毛细血管,吞吐着少数懂行的深度玩家。水埗头、墟顶街、余庆里、启明里、三桁瓦、永安当……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更为原生态的“老江门”。这里才是江门人真正的“老家”。

  水埗头,乃明初所修的33级石阶,原为江门的商贾埗头,是趁墟者进出墟场的主要通道。由此拾阶而上,栉风沐雨历百载有余的青石板,每踏一级皆感岁月有痕;踩着皮鞋、波鞋、凉鞋的人们不知有无想过,你们每一脚下去,现代工业文明便对赤脚文明、草鞋文明形成一次碾压。石阶两侧,青砖墙、绿苔藓、白石灰,以毫无规则的几何形状组合在一起,与窗台上努力伸出的一枝野榕,抑或是杜鹃、吊兰、万年青,生生地映衬出一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抬头望去,蹒跚而上的一位老婆婆,穿着对襟小袄,顶着满头银发,与擦肩而过的时髦女郎,彼此像不知对方存在一样地各行其道,这种恍惚又岂止33级落差可形容?

  上得石阶,小行一段,便来到江门的城市原点:墟顶街。据载,明朝初期,先辈们在此开辟了一个墟场——江门墟,今天的江门市区便由此发散开来,蓬商文化亦是源于此。墟顶街原本比较败落,后于近年得以修缮一新。尽管现代建筑工艺让颓败陈旧变身为规整清雅,但其闹中取静的凝重感、居中俯瞰的核心感,依然在明白无误地传达着城市原点的特殊气场。

  余庆里是一组建筑群,相传建于1913年—1917年,是江门近代最早的“高档住宅区”。如果说墟顶街的上空飘满市井俗味,那余庆里恐怕连下水道都能闻到贵气。

  徜徉而去,墟顶街周边的城市原点核心区,每一栋老屋,每一条窄巷,每一片斑驳,都似洗得发白的印花布,韶华已逝却光阴可鉴,弥足珍贵。

  献章境界今古文章

  陈白沙,当然是江门的一张好牌;而聪明的白沙后人,把这张好牌打好了。

  白沙心学,一般而言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境界的高远,陈白沙才成为旷世奇贤,令人仰视。陈白沙中学、白沙小学、白沙讲坛、白沙书城、白沙大道、白沙街道,以及因其而盛的茅龙笔等,为江门烙上了鲜明的白沙印记。这些印记,见证了江门人尚学仰贤的地域传统。生活在此,耳濡目染,江门人无形中承继了不少献章境界。

  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五邑大学教授刘兴邦认为,位于白沙大道的白沙祠,与一般的祠堂有相同的地方,也与一般的祠堂有不同的地方。白沙祠与一般的祠堂相同的地方是,白沙祠是陈氏家族用来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地方,它起着团结陈氏家族、对陈氏家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同时,它还传承着陈氏家族历史文化、对陈氏家族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白沙祠与一般的祠堂不同的地方是,白沙祠是皇帝下诏书兴建的,它是白沙心学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它体现了白沙祠的历史文化价值,包含了白沙心学的基本精神,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有意参悟白沙文化的游客,或许在心学方面难以找到顿悟的入口;不过,白沙先生极擅的茅龙笔却是唾手可得的。其独特的选材和制作工艺,自是颇值得玩味;而掭墨挥毫、运笔游走一番,则会更真切地触及那份刚劲与雅趣。

  围绕着“白沙”文章,江门人还在积极拓宽其衍生内涵,如白沙文化节、古琴艺术、龙狮文化和蔡李佛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文化。据了解,依托白沙祠,政府还计划在旁边的田心村开发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鉴赏交易为主,在珠三角地区具影响力的古玩民俗文化街区。

  也许,白沙文化本就该继往开来,古为今用。作为33墟街的一大主体内容,开发后的白沙文化,有望变得进一步雅俗共赏。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