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一带一路”惠泽世界各方

2017年06月28日 15:46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表示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欢迎各国广泛参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最初有不少人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但4年后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员达到77国,联合国109个会员国通过欢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安理会也就此作出重要决议,秘书长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前行,造福人类。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为自己设计的,主要对中国有好处,甚至有什么地缘战略考虑,这完全是误解。“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提出的区域合作方案和全球化方案,面向亚欧非大陆,向世界各国开放,突出的是共商共建共享,追求的是构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顺应的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将造福所有沿线国和参与国,也有利于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可以说,“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全世界。

  2000多年前,在没有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古代,我们的先辈们就懂得通商易货和文明交流,硬是靠靠驼队、马帮和古帆船,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几大洲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商品、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共享,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和人类的发展进步。

  20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商品、资源、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高速流动,国际分工合作日益加深,全球产业链、贸易链、价值链深度整合,国际货物贸易已占全球经济总量1/3,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地球村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不是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能够阻挡住的。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国际形势呈现纷繁复杂局面,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有待加强,世界经济需要新动力,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同时各国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贫富鸿沟更加严重。有的国家能源资源富集但开发利用不力,有的国家劳动力资源充足但就业岗位不足,有的国家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基础薄弱,有的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但缺少资金和技术。各国都在苦苦寻求治理良方,都在竭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都在多方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合作,都需要实现国内和跨国基础设施联通及生产要素流动便利化。中国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当然也需要扩大对外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与世界各国感同身受。

  “一带一路”横贯亚欧非大陆,一头是快速崛起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通过沿线65个甚至更多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国际大通道、经贸大走廊,将两大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让波斯湾、地中海、波罗的海的合作通道畅通起来,整合优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各种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激发拥有44亿人口和20多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亚欧非大陆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形成高效畅通的欧亚非大市场,也为地处沿线和亚欧大陆腹地的广大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符合各国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区域合作、维护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逻辑,必将对本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繁荣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在恐怖主义肆虐,热点问题多发,局部战乱动荡,结盟对抗横行的现实世界,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指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赢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共鸣和支持。正如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所说,“一带一路”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宽广路径,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发展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评价,“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欧亚大陆和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推动经济合作,清华贸易投资,堪称“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纪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构想是什么

  结合古代陆海丝绸之路走向,根据当前国际合作和各国需要,“一带一路”首先要形成重要骨架和“四梁八柱”,包括:五大方向、六大走廊、六大路网、多国多港,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相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发展之路、繁荣之路。

  五大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向南太平洋延伸。根据这五大方向,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

  六大走廊。打通面向各区域的国际大通道,包括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其中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经过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将充满经济活力的东亚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起来;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亚洲东部和南部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区,将沿线主要城市和产业集聚区连接起来;这六大经济走廊从北到南,陆海统筹,辐射面宽,受益面广。

  六大路网。支撑六大经济走廊的重要骨架和基础设施联通的核心,是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综合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重点建设印尼雅万高铁、中老和中泰等铁路、中塔公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水路、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信息高速路、中缅海底光缆等标志性项目。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和在建的地区铁路、公路、油气网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连在一起,经济效应辐射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区。

  多国多港。多国指一批先期合作的国家,主要是各次区域合作的重要伙伴,争取以早期收获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多港指共建一批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和港口城市,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龙骨支撑。五大方向、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显示总体空间布局在哪儿,为各国参与合作提供清晰的导向。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如何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也是未来合作发展方向和目标,短短四年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超出预期的进展。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与各国国家战略、发展愿景和总体规划对接,寻求共建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描绘了宏伟蓝图。迄今中国已同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46份共建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领域,同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欧盟的“欧洲投资计划”、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沙特的“西部规划”、土耳其的“中间走廊”倡议、英国的“北方经济中心”、波兰的“琥珀之路”、塞尔维亚的“再工业化”战略等战略规划对接,仅在不久前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 就签署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包括一批新的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各国拟共同制定双边和区域合作规划,协商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等问题,降低人员、商品、资金跨境流动成本,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实施大型项目提供政策支持,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政策和法律制度环境。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中国与沿线国家对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同相关国家加速共建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如中老铁路、中俄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亚吉铁路、匈塞铁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通车等项目,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中欧货物班列已开通39条线路覆盖欧洲9国14个城市,民航直航已通达43个国家,新增一批“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与一些国家签署并实施基础设施、能源项目、油气管线、国际运输、互联网、电网等合作协定。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综合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与国际组织签署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合作文件,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和相互投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与沿线国家签署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协定,共同推进海关大通关体系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多个双边自贸区,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白俄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中马“两国两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老、中蒙、中越以及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截至去年底,中国在沿边省区设立26个各类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国际经贸聚集平台;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在建56个经贸合作区,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走出去、园区化经营,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对沿线国家累计投资500亿美元,同沿线各国贸易额超过3万亿美元。明年起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重视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打造绿色丝路环保、水利、林业、治沙、节能减排、物种保护等国际合作机制。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互联互通需要大量资金,中国同参与建设国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成员国达到77个,已为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在400亿美元基础上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已投资15个项目60亿美元;中国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等6家多边开发机构签署“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协议,中国工商行牵头同中东欧16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9家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数千亿美元海外基金和专项贷款等业务,在22国扩大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这些新型金融机制与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初具规模、层次清晰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政府间达成协议后,需要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修路架桥建码头的“硬”支撑,离不开人心人文交流的“软”助力。中国本着对发展中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加大对沿线国家援助力度,注重民生项目建设,每年援助规模在600亿元以上,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留学规模和人员培训,积极派遣志愿者,支持难民救助、康复助医、爱心助困等项目。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媒体交流,建立民间组织和国际智库合作网络,鼓励与沿线国家结为友好城市、互办文化节、艺术节、旅游推广合作等,与沿线55国缔结互免签证协定,扩大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社会和民意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快车,共同谱写合作共赢新乐章。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