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中国如何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两会前瞻】中国如何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2021年02月26日 1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2020年,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规划建议也将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提出。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振兴乡村?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相关话题必将成为会上热点。

  【解说】2020年尤为特殊,疫情大考下,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收官战,振奋人心。在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看来,2021年中国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展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是重要抓手。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支部书记 余留芬

  基层组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就是一个党组织。千针万线都会插到村里,所有的工作都聚焦在村里,老百姓的生活幸不幸福、满不满意还是在村里,村干部落不落实,抓不抓重点,老百姓对他的反响好不好还是在村里,所以我觉得一个村党组织太重要了。

  【解说】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建议,应当尽快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巩固和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果。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 孙建博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因身体残疾直接失去劳动能力。所以我也认为,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在今年的建议议案中,我精心准备了关于建议并完善脱贫人口脱贫不返贫保障机制的建议。

  【解说】全国人大代表张林顺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带领支部班子,团结村民,发展文旅康养、擂茶、生态脐橙等产业,2019年,常口村1062人,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村集体收入122万元。对于如何振兴乡村,张林顺和常口村从产业结构角度也在做着一些尝试。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 张林顺

  我这个村(2017)年,我们就成立了联村党委,把周边五个村水系相连相通的村,就纳入到我们这个联村党委当中,那我们现在有的产业已经就在辐射到其它村,联村里面当时有两个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现在我们从产业上从一些项目上帮助他们,达到一种能抱团取暖共同来做大。包括生态、产业、项目还有资源能够共联共享,达到强带弱,富帮穷。

  【解说】抓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周忠莲认为,留住人才要从政策角度发力,让农民的“子弟兵”愿意回归乡村。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党总支副书记 周忠莲

  其实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我觉得最好是让我们的这些农民“子弟兵”能够回归乡村,他能够吃住在家里。现在我们一些农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往城市跑,其实我们政府要倡导一些政策,让这些农民的“子弟兵”回归乡村,这是一方面的潜力。

  【解说】做好乡村振兴,要重视儿童的教育。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丽表示,一方面要提升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保护。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曾丽

  让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适龄儿童,都应该得到教育,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最终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发挥他们该有的作用。结合我们几个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加大对乡村振兴课题的研究。(其次)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加大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把它融合、结合在我们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当中,推出这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这样一个乡村振兴的发展。

  【解说】几位代表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广大农民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既要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又要重视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打好乡村振兴的生态牌。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赵治海

  我们搞谷子深加工,养殖,进行生态循环,发展循环经济,这样的话就使我们这个谷子不但是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可以提供保障,也是对每家每户种谷的农民和这些参与加工转化这些个人员都能够提高收入。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 郭素萍

  我觉得特别是山区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农民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实现乡村振兴。

  【解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创新产业结构同时,也要关注人才支撑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将各方面有效统一,才能更好地让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让乡村焕发活力。

  中新社记者 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徐文欣】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