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金融风暴美国首当其冲,中国大陆受累相对比较小,华尔街的失业潮已波及15%以上华裔员工,才毕业或将毕业的大陆留学生求职艰难,海归路走不走?对不少人是个两难。海归路怎么走?海外人士不易弄清,笔者目睹家族中5个小辈的海归经历,感触良多,个性中孕有共性,偶然中似见必然。
我的兄长和姐姐各育2子,我有1独女,这4兄1妹5个小辈,遵循“聚财不如育才”的家训,自1980年代初起,他们相继随父母或独自留洋,完成学业并取得居留国身份。5人各自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后,最终殊途同归,先后又回到故乡上海,发挥聪明才智,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哈佛毕业 先见之明
5名小辈中的大哥明很早到美国,波士顿念完大学后,1994年以优异成绩获哈佛MBA。可供他选择的就业机会不少,出入意料,他最终选中一家在中国没有业务,却急于进入大陆市场的美国工业电梯企业,成为开拓者,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明的先见之明是: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经济必定加速发展,他的赶早和赶少,既获取更多的大陆商机,又拓展自己领导东方业务的地位。不到10年,公司兼并多家同行企业,产品在大陆打下近半壁江山。他稳坐公司亚洲地区总裁的高位。
去年,明辞职了!他的解释很简单:不再为别人打工,要自己做。后来得知,他抓住了一个大商机,重新面对挑战再次创业。
以高考落选生为来源,大哥建立大专院校跨国连锁企业,学生先后在国内外修完课程。既可取得国内文凭,又可得到国际认可的国外大学毕业证书。大哥凭他慧眼独具的分析以及国内外长期积聚的人脉,创办一个跨国的高教投资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裁。不到2年,旗下拥有国内外多所大学,分布在美国、英国、澳洲、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校国际化的同时,学生也国际化,招生对象现已扩展到其它亚洲国家。
-潜心餐馆 由小做大
兴小他哥哥明4岁。在美国大学行将毕业时,母亲突然病逝。兴选择海归,但毕竟底气不足,谋职求业,学历还不够高,下海创业,资金何在?从小志大的兴并不气馁。他在上海尝试和专注了多个行业:生产液体肥皂、卡拉OK歌厅、雷射美容、医疗仪器代理……最终选定了长期心仪的行业:餐饮业。
这是竞争多、琐事多、投资多的行业。兴看准90年代中期日餐在上海属冷门,集资办起以自助转盘寿司为卖点的缘褖日餐连锁店。2、3年内生意蒸蒸日上,连锁店发展到十多家。不料有样学样的一哄而上,甚至抄袭同音店名,鱼目混珠。兴发起一场反侵权诉讼官司,醉翁之意不在酒,兴此举真实目的在于宣传品牌,提升知名度。不久,他卖掉寿司连锁店,用第一桶金继续涉足高档川菜、南美巴西烧烤等。
积聚丰厚的人脉和资本后,2年前兴开始他的壮志“登山”之旅:开办价廉菜美的意大利休闲餐馆。要从那些在中国红火半边天的洋快餐店的虎口中争食,经营层次高于洋快餐店,采全程点卖服务式而非自助式。而价位却低于洋快餐店,几十元可吃全套西菜,很适合中产阶层。
管理上在西方快餐连锁店管理模式中渗入中国特色,多年实践后这套模式已趋成熟。以兴为董事长兼总裁的公司迅速发展,客源川流,2年时间已在上海和其它城市开设连锁店5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