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殊途同归 推力何在
5兄妹殊途同归、义无反顾,存有一些个别及突发的促成因素。而这么多年,制衡他们各自人生轨迹和立业之路,确有一些持之以恒的共同推力。
兄妹们都在初中至大学阶段相继负笈海外,可算“一代半”移民。比起第一代移民的我们,他们更懂得西方文化,更能融入西方社会。比起幼年出国或出生外国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心中的中国根其实植得很深,他们选定海归,并非一时冲动的权宜之计,而是人生十字路口一次战略性抉择。多年后,5兄妹均以不同的言词,诠释了当初海归的原动力。
-闻潮而动 顺势而为
4兄弟回国创业分别看准了邓小平南巡后大陆掀起发展大潮,以及浦东大开发引发建筑热潮。女儿在数次回国时探知,第三产业面临高速发展,市场、公关人才奇缺,下决心换跑道。看清潮流、顺势而为,是海归人士走出第一步的依据,务必深思熟虑。
综合孩子们海归经验,我相信因人而异地评估自我,以便量身裁衣、取长补短。要想在大陆找到好职位、高薪资,如今只凭那张洋文凭是不够的,成功之道在于你是否具备多方面的竞争力。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行业发展潜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已有大量国内培养和海外引入的人才,因此,海归人士不见得“行行出状元”。中国知识产业前景看好,特别那些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高民生需求的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新药、尖端生物医学技术、环保设备、农业新技术等。
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下一个奇迹要靠服务行业大发展。目前和将来不少服务性行业需求大量专业人才,如投资服务、金融分析、风险管理、市场咨询、公关广告、新媒体、特殊教育等。要记得,海归不能选错行,要深入了解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在大陆发展的前景,仔细分析自身可胜任的职位在该行业需求的潜力。
第二,专业工作实力
伊瓦拉所著《哈佛商学案例精选》一书中,以明为例,特别推崇他“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实践转换”。大陆外企和内企招聘海归专业人士,特别一些中高级职位,挑选真材实料,立足于实用。非常看重专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和实际能力,十分青睐兼具国外和国内工作经验,兼具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两栖型人才,优秀的实际工作经历往往比名校高学位更能加重你求职的砝码。
第三,贯通中西创新力
兼具中西双元文化和中西双重社会阅历的海归人士,应是中西经济接轨中的最佳桥梁。可担此重任必为海归职场胜者,其内功是贯通中西的创新力。明整合中、西方大学,搞联合教育,磊、焱将西方现代理念融入中国建筑的设计和装修中,兴用西方快餐管理模式经营颇具中国品味的西菜连锁店,均是他们创新的展示,也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之一,女儿策划制作一个又一个公关广告企划,以中国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包装和推崇海外品牌产品,还时常独创贯通中西的点子,让人耳目一新,成效显著,以致客户源源不绝。
第四,善用汉语沟通力
海归潮水深水浅,会游泳是必备前提,这便是汉语沟通力。会说会听是最起码的,加上读写达到四会,那就更好。具备双语,甚或三语、四语的多向沟通力,是你履历表上的大亮点。
对于自幼或出生在海外的年轻海归人士,善用汉语并非易事。如今大陆外企、公司、大学讲得一口流利汉语的西方人士比比皆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子孙,难道不应当在老祖宗的语言上多花一些工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