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就业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在他们选择大学和选择课程时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上。
其七,在公共领域的投资减少。目前政府分配给学校的公共拨款越来越少,如英国大学的资金来源包括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两部分,其中有38%是以资金委员会的拨款方式获得的,其余部分是大学自己通过学费、研究赞助、合同以及慈善事业,包括运营学生住宿费用等商业活动获得的。
其八,混合学习方式的兴起。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经历有一个较高质量的期待,一方面他们需要有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希望有高科技的设备和资源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学生,他们具备通过不同的平台、工具或媒体读书并进行交流的能力。问题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并不一定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具备非常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或对这些资源进行分辨的能力。这也是大学非常需要发展混合式学习的重要侧面。
其九,科研越来越跨越国际。在英国的科研成果中,有一半以上是涉及到国际合作的。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与同领域的顶级专家合作可以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迅速。在进入21世纪后,国际研究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学科都是如此。从合作研究的数量看,法国增长了30%,英国增加了50%,而中国则增加了100%。
最后,学生作为顾客的地位提升。学生越来越是一个消费者了,在英国,学生的学费增加了几乎是以前的三倍,这意味着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他们总想知道,他们花了那么多钱来交学费,到底能够得到什么?他们对低劣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越来越无法忍受,促使学校能够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
大学的功能是克服危机的发动机
将大学里产生的想法和概念转化成可供市场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带动知识转移,是克服当前危机的原动力和发动机。
当前的危机,会使大学面临如下的机遇,北京师范大学孙玲副校长对此是这样看的:
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政府都加大了投入,其中也包括教育的投入。资料统计,在美国70%的校舍,建立于经济萧条的上世纪30年代。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投入了1400亿美元用于教育,这当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就制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同时对大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危机来临,有些国家的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学生回到学校学习的政策。比如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个项目,如果学生实行100小时的社区服务,可以退税4000美元,用于抵缴学费,促使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
此外,当人们失去工作岗位时,会更多地愿意回到学校学习。一方面等待就业机会,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对大学来说,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学生。
鉴于此,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应该根据经济危机所影响到的社会需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都是大学所能做的。比如,经济危机下美国人开始考虑如何节约生产和生活成本,美国的一些高校就开设了一些新的课程,包括可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环保专业。大学在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加强与企业的结合服务方面更是大有可为。位于湖南省的中南大学,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特别开辟了为大中型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专业跨度6年,学生要在企业实习三分之一时间,30%的教师来自于企业。这所大学还与云南矿业公司联合成立了产业基地,学校派出一批博士担任公司的高管,帮助他们开发技术,使这个原来只会采矿的公司,现在能够进行勘测、进行采矿后的材料制作,产值从每年的1亿人民币增长到每年20亿,翻了20倍。在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建立了一些新型的科技园区来对高科技公司进行孵化,还与合伙人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科技园,参与了1000多个合作项目。
学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实际中得到了印证。Steve Smith教授总结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在研究领域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问题或产生的机会,会对另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反过来说,大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大学中的问题也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大学可能是当前解决经济衰退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未来取得成功的要素依赖于能否确保某一行业的知识转化成为创新力和发展力,以及对劳动力的培养和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显而易见,大学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