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办学规模
在美国,许多小小的文理学院声誉不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
解放周末:美国大学的空间布局,无声地折射出它的教育理念。而理念是制度设计的基础。
刘禾:对。开明文理学院的另一重要性,便是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建制。美国的大学,从教学和研究的体制上看,基本上有以下几类。综合大学(四年大学学制,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开明文理学院(四年大学学制,只授学士学位),和公立社区学院(两年制,授结业证书或转学的副学士学位)。其中,四年制的综合大学里面还有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分。
一流研究型大学,除了本科生的开明文理学院,通常设有文理研究生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经管学院等研究生院。开明文理学院承担了培养本科生的任务,文理研究生院负责培养博士生,因此两者的规模比那些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职业学院都庞大。需要强调的是,博士生的培养和学术研究主要是由文理研究生院的教授承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多数都执教于文理学院的经济系,而不在商学院或经管学院。
解放周末:文理研究生院培养的人才和其他学院培养的有何不同?
刘禾:法学院、医学院、经管学院、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等培养的主要是硕士,提供的是某个具体行业所需的职业和专业训练。文理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有志于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可以申请到经管学院或商学院攻读硕士,如果想今后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专事研究工作,那么通常选择攻读文理学院的经济系博士学位。
解放周末:也就是说,文理研究生院培养的主要是研究型人才。而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等研究生院并不培养科学家,也不培养思想家,而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岗位。
刘禾:是的。层次不同、分工不同。
解放周末:大量具有职业技能的硕士生,是否会给一般本科毕业生造成就业压力?
刘禾:事实并非如此。文理学院的教育,已经给学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能够满足大多数岗位的需求,是名副其实的“通才”教育。不少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因为优异的综合素质、巨大的潜力,在毕业时十分抢手。
现在,在本科生阶段想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日益增多,许多中国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名牌大学。但我在前面提到的第二类学校,即四年大学学制、只授学士学位的开明文理学院,由于规模小,因此经常被广大的中国家长所忽略。
解放周末:在中国的许多家长看来,“学院”比起“大学”,总是等而下之。教育界似乎也有这种心态,因此近年来,许多“学院”都努力提升硬件,升格成为大学。尤其是前几年风靡一时的高校大合并,几乎让所有的“学院”都消失殆尽。
刘禾:在这点上,美国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不同。在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独立的开明文理学院尽管规模小,但往往代表着最经典的、最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在美国,独立的本科生学院,且不说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现代工科学院,传统的开明文理学院如安姆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韦尔斯利学院都是一流的,声誉和学费往往不亚于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名校的本科生文理学院,因而成为很多美国精英阶层的首选。
解放周末:有一句西方谚语是:小的往往是好的。
刘禾:对。通常这样的学院只有两千多名学生,正因为小,教师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教学,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从事科学实验和论文发表。同时,由于规模小,师生间互动密切,这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解放周末:可以这么说,“小”并不意味着弱,相反,一窝蜂地求“大”,反而会造成虚假繁荣的局面。
刘禾:我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曾经讨论过要不要扩招的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开明文理学院有4000多个在校本科生,如果想要扩招50-100个学生,就必须进行慎重的考虑,因为一旦把入学门槛降低,声望也会随之降低。所以,我们和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几所大学的开明文理学院都相互攀比,都不敢轻易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