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德国
德国带给我的另一个感叹,就是在外人看来并不起眼的“马路停车场”。
刚到慕尼黑进入市区,发现马路两边停着许多宝马、奔驰和奥迪汽车,不同款型的名牌汽车尽收眼底。起初,我以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法兰克福主要的街道上,但出人意料的是,每晚从宾馆出去散步的时候,不论走进哪一条小巷,两侧依然停满了汽车,整齐划一。这在中国大城市里根本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后来我在随行陪同的翻译那里找到了答案,“马路停车场不仅在慕尼黑有,整个德国都是一样。德国汽车很多是人所共知的,出现马路停车场,也是为了解决停车的问题。德国的马路两旁才是最主要的停车场地,并非像中国一样有专用停车场或车库。除了一些交通量大、路面狭窄的交通要道外,城市绝大部分的马路两边都可停车。”慕尼黑当地的中国留学生说。
在慕尼黑,为充分、有效利用空间,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情况,分时间和地段,规划了有限时和不限时停车带、收费和免费停车区等形式不一的停车带。一般而言,在慕尼黑商业区或交通要道两侧停车都要收费,而在非商业区和流量不大的小巷停车,则可以免费。但绝大部分收费停车区在每晚7时到次日早8时和周末,都可以免费停车。在这些时间段内,由于车流量相对较少,白天不允许停车的地方也可以免费停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路两旁居民下班后停车难的问题。我真正意识到,科学管理是解决停车难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教育体制、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丰富完善的政策体系造就了德国和谐的生存环境。人们说要想寻找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来中国,要寻安逸、宁静、稳定就去欧洲。我似乎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整个德国只有8千万人口,他们有50万人口的城市就算大城市了,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北莱因州,是德国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州,总共也只有1700万人口。由于劳动力短缺,就业就比较稳定。据介绍德国的劳动者只要不触犯法律,单位不得无故解雇员工,员工有权拒绝加班,可以实现终生就业,以致可工作到67岁退休。同时由于总人口少,国家的负担较轻,因此每个国民都有权享受免费教育、公费医疗、带薪休假等待遇。社会福利政策覆盖全社会,政府的政策可以关心到每个公民的教育、就业和生存。
由于社会历史悠久,法制法规完善,公民已形成了遵纪守法做文明公民的良好风范。在超市购物,一进门就有一片整齐的手推车排列在那里,供顾客使用。你从车身上的小投币孔投进一个马克,就可打开车锁,取这辆车去购物。购货后,你将车推回原处,锁好,一个马克就自动跳出。更方便的是,你连车一起将买的东西推回家也行,下次再把车送回商店。“押金”也就是那一个马克,从中可看出商家或社会对消费者的关照。而受益者也同样以文明行为来回报社会,没人会用一个马克来“买断”一辆手推车。再加上欧洲特有的得天独厚的海洋性气候,使德国很少有天灾,从而也增添了一份和谐。(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