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汤念祺
戴笠之死缘于谋杀
戴笠的死使蒋介石省去了很多麻烦。
戴笠的死实则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当时他在北平正在处理有关肃奸事宜。这时,蒋介石已知悉美国建议和援助戴笠出任海军司令,但蒋介石没有答应在对海军进行改组和撤换海军领导人,戴笠被甩到一边儿。蒋介石任命陈诚兼海军署长。戴笠得知后,仍不死心,仍然极力邀请柯克到北平,作最后努力以图一博。戴笠还命令负责军统总务的黄天迈等人专门为他制作海军司令礼服,并且过问的很细(可见文强、程一鸣等人回忆录)。
偶然中,戴笠在提审日本间谍、汉奸金璧辉时(马汉三向戴笠呈报的汉奸名单中没有金璧辉),知悉军统布置处负责人马汉三曾叛变投日,还从金璧辉处搜了一柄乾隆龙泉宝剑。当时这把剑是孙殿英赠给戴笠转交蒋介石的,戴当时交马汉三保管。马汉三叛变后,剑又为日本特务田中所得,田中将此剑又交金璧辉保管。
马汉三叛变后,因献剑免去一死而被释放。以后侥幸过关,仍在军统工作,爬到军统局布置处处长、北平民政局局长的高位。马汉三知道以戴笠的精明,早晚会东窗事发,所以一直预谋逃亡国外。
戴笠在发现马汉三匿剑、投敌之事后,又发现他还有贪污的劣迹,非常气愤。但戴笠当时已是焦头烂额,要应付蒋介石的“端锅”方案,又要赴青岛再次与柯克会晤,还要赶往上海与胡蝶办理结婚事宜,最后还要回重庆汇报肃奸情况和参加八人小组会议,实在无暇分身。因而戴笠决定,先施缓兵之机,待机再处理马汉三的问题。
戴笠采取了一些措施,稳住马汉三,先索回了宝剑,又散出口风要重用马汉三。但马汉三已看出戴笠是在放烟雾弹,马汉三明白戴笠早晚要收拾他。按军统纪律,他自己的下场必死无疑。无奈之际,他与亲信、军统局华北督导员刘玉珠密商,认为只有杀死戴笠,才可平安无事。他知悉戴笠将去青岛、上海等地,于是立即派刘玉珠去青岛,密施暗杀戴笠计划——在戴笠的飞机上安放定时炸弹。
戴笠在离开北平之前,已经充分预料“一锅端”方案给他将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在1946年3月10日于北平怀仁堂主持军统北平办事处纪念周,在讲话时说了一番深有含意的话:“去年领袖叫我当中央委员,我坚辞不就,因为争权夺利,不配做一个革命者......最近中央开六届二中全会,十几天来所表现的情况,未出我预料之外。对调查统计局的问题,看来是毁誉参半的。有人叫要打倒我们,我不知道什么叫打倒,什么叫取消,我只怕我们的同志不进步,官僚腐化。如果这样,人家不打,自己也会倒的。所以我时刻所想的,是如何对得起先烈,如何保持光荣历史,决没有想到别人如何打倒我。我个人无政治主张,一切唯秉承委员长的旨意,埋头去做,国家才有出路,个人才有前途。”他还说:“……有人告诉我,说某些人士,主张取消军统局,要我留意……我便以一笑置之”。他还大声疾呼:“真正的革命者,必不计较权利名位,没有军统局,我们亦要革命,决不放弃责任”。于中可见戴笠一腔怨气!
从戴笠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已做好应付“端锅”的准备,并也做好引退的准备。
从以下戴笠行程表的安排,可以他临死前几乎是马不停蹄,紧张之至:
3月12日,戴笠约见郑介民(当时在北平执行军调处负责国共谈判)把军统家底和善后工作作了交待。表示“我可能不再干下去”。
3月13日,戴笠赴天津处理军统特务贪污等案件。同时处理国民党第九十四军军长纳妾案件。
3月15日,戴笠返回北平,赴医院秘密看望正在治病的杜聿明,商谈有关军统在东北地区工作配合问题。
3月16日,戴笠又赴天津,又于当日到达青岛。
3月17日,戴笠决定11时起飞,赴上海与柯克会面。他最关心的一件事是胡蝶的离婚证书是否已经报到法院,另外,他还要飞赴重庆,主持4月7日军统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成立纪念日。
此时刘玉珠已到达青岛,以军统局华北督导员身份,借口登机检查“安全”,预放一颗高爆力定时炸弹。
上午11时45分,戴笠登机起飞。起飞不久,即遇大雾,上海龙华机场也下大雨,不能降落。戴笠决定直飞南京。
下午13时零6分,飞机到达南京上空。13时13分,炸弹爆炸,飞机坠落于南京江宁板桥镇戴山。机上人员戴笠以下13人全部遇难。
3月18日,蒋介石获悉戴笠失踪,非常恐惧与紧张,马上令各有关单位寻找。蒋介石当时怕戴笠落入中共手中,因为戴笠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3月19日清晨,戴笠失事被证实。军统人员为戴笠等收尸。
3月21日,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专程去戴山勘查,找到了那把古剑,为以后查清戴笠之死找到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