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农民不识文物
“我们目前还没有对遗址群进行挖掘,只是在地面上捡了很多文物回来。一些在山上放牧的农民之前也曾见到过这些文物,不过他们不认识,看完就扔了。”赵殿坤拿出了遗址上发现的鼎、鬲(音“隔”,三足盛装器皿)、豆罐(有底托的盘子类盛装器皿)、壶等陶器残片和一些石器,介绍说,这些都是青铜时代北方民众最常使用的工具。
当时虽已是青铜时代,但相对于中原地区而言,青铜器在北方还是很珍稀的,暂时还未在遗址上发现青铜器。
文物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鱼形石刀残片——一个长五厘米左右的石制“鱼头”,鱼头上刻着鱼眼和鱼鳞,很精美。赵殿坤说,这是当时用的切割工具。由于它比较小,所以做得精致,很有文物价值。
为“宝山青铜文化”添彩
另据介绍,本次发现的青铜时代遗址群,其中各遗址点采集的石器、陶器等文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经初步分析论证,这6处遗址和一处墓群均属东辽河上游的“宝山青铜文化”类型,其延用时间长,保存较好。
赵殿坤介绍说,“宝山青铜文化”是国内知名的青铜文化类型之一,此前考古界一直公认辽源市东丰县是“宝山青铜文化”的中心,四平地区属于边缘地区,没想到这次会在边缘地区发现如此集中的大型青铜文化遗址,这也算是为“宝山青铜文化”增光添彩了。
这个遗址群的发现为今后深入研究东辽河流域青铜时代聚落分布、区系类型、文化谱系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叶赫镇简介
叶赫镇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吉辽两省结合部,面积68平方公里。叶赫为满语,意思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头上戴的灰缨顶甲的库筒”。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叶赫河横贯全境,地上地下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夫人孝慈高皇后那拉氏及清末慈禧太后皆出生于此,故该镇享有“两代皇后的家乡”的别称。
附:两个青铜遗址简介
王家屯东山青铜遗址
遗址位于叶赫满族镇新立村王家屯东侧、叶赫河右岸一座南北向山岗之上。
遗址顺山岗分布,范围较大,平面呈椭圆形,面积56350平方米。地表现已辟为耕地,散布石器、陶器等各类遗物:石器有石刀、石斧、石楔、石磨盘、石锛、石凿;陶器均为夹砂陶,以红褐色为主,灰褐色次之,特点是夹砂颗粒较大,器表抹光,个别器物饰戳点纹,可辨器形有鼎、鬲、豆罐、壶等。
该遗址的沿用时间较长,根据采集的陶器标本的特征分析,年代上限可以追溯到西周,年代下限可能已到西汉。
于大背北山青铜遗址
该遗址位于叶赫满族镇新立村于大背屯北山南坡及东坡,平面呈“T”字形,面积近10万平方米。
遗址从山梁延伸到山坡,地表遗物丰富:陶器均为手制,以夹砂陶为主。该遗址沿用时间相对比王家屯东山青铜遗址短一些。从采集的陶器标本看,遗址使用年代上限为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下限为汉初。(记者 樊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