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
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备受推崇,并伴随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
从2004年11月21日至今,这位中国贤哲已定格为幅幅画像,挂进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韩国5年前的11月21日下午,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挂牌。
教育部部长周济赴韩国首尔为“孔子学院”剪彩挂牌,并写下“中韩友谊的纽带,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尔孔子学院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和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建立。
事实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首尔挂牌并非偶然。
挂牌仪式上,周济解释了孔子学院首先落户韩国的原因:韩国学生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中国学生也是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
更深的渊源是,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创建韩国文字,在此之前,韩国通行的书写与阅读文字都是汉字,并学习儒家经典。
在韩国,儒家思想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保持着一年两度的祭孔仪式。
1992年,中韩建交,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均成为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的原因。
美国加州设立“加州孔子日”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我国在海外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
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早在1987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国务院12个部委领导组成,组长由教育部部长担任,下设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尽管孔子学说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更重要的是,“孔子学院”这个名称没有政治色彩。
于是,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海外孔子学院是其分支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孔子学院模式之变
孔子学院如何办?最初并没有成型的模式。
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独资办院。
2002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对韩国中文教学市场进行调查。
预算报告厚厚一叠,得出的结果是独资办院费用高昂,如果试点不成功,担心会为国家刚刚启动大力推广汉语的计划带来负面影响。
最终,独资办院的方案被否定。
接着,另一套方案拿了出来,以韩国大学及已有的中文学院为依托,开办“孔子学院”。
2002年下半年,受国家汉办委托,驻韩使馆教育处再次展开调查,同韩国开设中国学及中国语课程的大学及民间学院试探性接触。
在谈判和实地考察过程中,教育处发现,韩国高校多为私立性质,很难达到我国预期的推广力度。即使合作成功,也没有十足把握竞争过民间学院。而民间学院多以赚钱为目的,汉语推广的公益性必受影响。
几番周折之后,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进入了中方的视野。这是一家民间机构,由一些大学教授和对韩中教育交流感兴趣的、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家组成。
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一些热衷于进行汉语教学的大学教授,成立了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并到中国要求在韩国引进HSK(汉语水平考试)。一年后,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成立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作为承办HSK的社团法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