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侨乡传真 【字体 】【打印
潮汕除夕围炉60年变迁 折射改革开放30年成就
2009年02月01日 14:56  来源:汕头日报   发表评论

    建国至今60年来,潮汕除夕围炉的食物大抵经过满足、奇缺、单调、贫乏、充盈、丰富六个变迁阶段。通过这一方面的变化,可以从这一层面了解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变化,折射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

  在潮汕,除夕夜晚,家家户户忙着“围炉”。自古以来,潮人十分重视“围炉”的饮食内容,既有精神层面的,更有物质层面的。潮汕地区民俗文化多元,几乎一县一俗,但除夕的节俗是大同小异的。上世纪30年代,潮安乡贤沈敏先生所著《潮安年节风俗谈》中说到“除夕”的潮安例俗:“晚上,家人围桌共餐,俗叫围炉。桌上丰盛的鱼肉,美味的菜色。还有一盘猪肠猪血炒蒜的,和一盘蚌。据迷信的解释:血是发,肠是长,蒜是算。取其近音,凑成俗话:吃猪肠血蒜,长命,发财,会和算。新年,有钱劝(劝者藏也)。蚌又名合信赚,除夕必要吃者,也是取其好意义!”(鄞镇凯注:蚌,应为“蚶”,俗叫“瓦垄子”,又叫“魁蛤”,潮汕民间曾称“合贝蛏”,“双贝蛏”,谐音“合倍赚”、“双倍赚”,由是潮汕商家除夕必吃蚶。劝,应写作“ 闶”,标准音念kàng,潮音念keng3,收藏之义。)

  潮阳人黄廷训在1996年出版的《潮汕民俗大观》写了《潮阳人过年》的条目称:“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

  我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及几年来的学术调查得来的信息,知道上述两个例俗在潮汕这个地域空间基本是“宜乎众矣”,但在时间上却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使例俗的具体内容变化很大。

  新中国建立至1958年:肉丸鸡蛋豆粉丝  金龙鲜蚶不可少

  我是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来到世上,与新中国一起生长的人。我的出生地是汕头旧城区,很小就能记事,知道家庭人口众多,家境贫寒,日常三餐吃稀为主。但除夕的晚餐内容很丰富,其中必备的菜肴是猪肉丸、鸡蛋煮豆粉丝。这个菜,一年煮两次,另一次是祖父的生日。听父母说,猪肉丸,寓意一家团圆。鸡蛋,是先用白水煮熟后剥壳整个和其他料一起煮,寓意孩子们像鸡蛋一样“圆溜溜”健康成长;豆粉丝,煮的时候不可剪断,长长的,寓意一家老少长命,这是主菜,用大锅煮熟以后,再装到“宾炉”里一家老少围着吃。其他的食物有金龙鱼、鸡肉、鹅肉,母亲嘱咐孩子们:“慢慢吃,管你们吃个够!”蚶也一定要有,吃完之后,蚶壳洗净由兄弟们分着玩。元宵节之后,把蚶壳倒进自家井里面。蚶壳俗称“蚶壳钱”,“钱”是不该乱丢的。

  我6岁那年的除夕饭,父亲吃着吃着忽然感慨万端地对我们说:“如果没有共产党解放了我们穷人,过年夜我们甭想有这么好的东西吃。”父亲说,他在旧社会过了30多个除夕,除夕的围炉菜都是三花肉煮萝卜、白菜、春菜。不久前,退休警官吴锦文先生告诉我,解放前的一个除夕夜,无依无靠的他和妹妹流落在汕头市的街头,讨不到一点吃的。在爆竹送旧迎新声中,妹妹冻死饿死在他的身旁。

  从我父亲和我友吴先生的遭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潮汕人寄予美好愿望的年节例俗不属于贫苦的民众。在人民公社成立前的1950年代一个良好的社会现象是:大众贫富差距不大,社会生活资源不甚紧张,一年一度的除夕能满足民众的物质要求。此可谓“无富年有富日”。

  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肥肉鲮箭成珍品  萝卜土豆瓜菜代

  1958年全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城市的区级建制也曾改为人民公社),生产力受到很大的破坏。紧接着又发生了自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天灾人祸,人民生活资料匮乏,所有物资按人口供应。1960年,汕头市居民每人每月的猪肉供应量是5分钱(每斤赤肉是1元),鲜鱼是5分钱,花生油是1市两,红糖是5分钱(每市斤0.35元),土豆、红萝卜属于高档蔬菜,每个人口供应半斤(不是每个月份都有),仅此之外的物资社会上见不到。为了让市民过好年,过年的那个月份上述物资增加一倍供应。这么一点物资,如何过好年?我父亲对此有如意算盘。他在除夕的前两天就让我和弟弟通宵不睡分别排队购买猪肉和鱼类(我们兄弟负责排队,父母负责购货)。原来,排在前面的,可择优购货,猪肉专挑猪头肉(赤肉一斤一元,供应一角钱,只能够买一两肉,猪头肉每斤只有0.55元,一角钱就可购到近2两肉),购不到猪头肉的,就争买价格较低的白肉、杂骨。同理,价格较低的淡水鱼“鲮箭”等也成了抢手货。

  猪头肉、鲮箭鱼是这个时期除夕围炉的珍品食物,量不足,就用大量的萝卜、土豆来补充。30年前,一个三轮车老工友告诉我,在物质匮乏的1961年的除夕,他一家6口人过得很滋润,人均食肉一斤。原来,在整个1960年,他将每人每月5分钱的供应肉都用盐腌着,整年吃素,待到除夕“一次性享受”。

  那时的物质生活虽很清苦,但大众没有怨言,除夕依然热闹、快乐,因为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相信明年会好起来!

 [1] [2] [下一页]

编辑:孙金诚】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