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归侨何军:爱国是我一生的事业(2)
2009年02月06日 15:43  来源:江门日报   

    在《羊城晚报》任副总编辑

  记者:从地下办报到直接办党报,从地方小报到省级、中南局级大报,您经历并见证了我国党报从解放前到解放初期的每个发展历程。能否重点回顾一下您参与办《羊城晚报》的情况?

  何军:1949年10月下旬,粤中纵队司令部进驻开平三埠镇。我奉令以军管会代表的身份接管江门的伪报社。我驾轻就熟,迅速组织了编辑、记者队伍,开展工作,创办了中共江会区工委的机关报——《新中报》即《粤中人民报》的分版。从此以后,我长期工作在党的新闻岗位上,历任粤中地委、粤西区党委党报的总编辑。由于工作的需要,1956年春,我率《粤西农民报》部分工作人员,编入《南方日报》的队伍,先后当过农业部、政法文教部主编。

  1958年初夏,我调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的职务。在晚报工作期间,我跋山涉水到海南岛,到万顷沙等第一线采访,被同行誉为“实干家”。此外,我还兼管党的工作,我密切配合总编辑杨奇、副总编辑秦牧等同志,一起探索办好一张社会主义晚报的路子。在我们的努力下,《羊城晚报》成为最受群众喜爱的、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成为暨南大学党组书记

  记者:好像因为是归侨的关系,您的晚年总是在从事与对外有关的工作,比如在广州外语学院和社会主义的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任职。

  何军:是的。1976年初,我从中共广东省委文教办调到中央部属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工作。我们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知识分子政策,改善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困难。老教师扬眉吐气,年青教师意气风发,学生朗朗读书声随处可闻……校园内一片兴旺景象。经省委批准,广州外国语学院成为省内第一所召开党代会的高校,我当选为书记。从此,学院迅速发展,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输送到外交、外贸战线。

  1984年,我已经超过离休的年龄,可是,因为暨南大学原领导班子因平均年龄偏大需要调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遍寻人选,最后选中了我。因为我既是归侨、大学本科毕业,又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干部,并且在外语学院工作期间深得教师、学生爱戴。于是在省委主管高教的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出任暨南大学党组书记、第一副校长(梁灵光省长兼任校长)。

  通过“向海外招手”扩大影响

  记者:我们现在都知道暨大是省内乃至全国都有名的大学,但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您上任后,是怎么开创新局面的呢?

  何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冲破长期以来关门办学的模式。为使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吸引更多的华侨学生,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我们决定派出各学院的院长组团访问美国的大学;系主任和管理人员分批访问香港的大学,与对口的专业建立交流的关系。这一举措震动了整个暨南大学。

  我还亲自带队到海外华侨较多的国家及港澳,拜会一些知名的爱国华侨及原学校董事会董事,还恢复和新建一批海外的校友会,充分依靠和发挥他们的力量来办学。我们到香港拜访诸校董;组团到东南亚访问三国校友;到日本六大城市的华侨团体中宣传暨南大学,很多华侨至此才知道祖国有这么一所华侨大学。

  我还采取大胆的措施,请港澳的新闻界来校,包括港英当局的传媒和那些不那么友好的报社。出国访问,接受传媒采访,通过当地的报刊宣传暨南大学,泰国的报纸还曾以大标题“暨大在招手”进行了报道,扩大了学校在海外的影响。

  记者:那时暨南大学的香港毕业生,在港的工资偏低,有人认为原因之一是暨南大学招生分数偏低,您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何军:我为此专程到港,与我驻港机构和当地各大企业共商毕业生的地位与待遇,有人说这是“反歧视”的斗争。同时,我们力排众议,承认港英当局的考试制度,参照他们招生的模式,录取标准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同,绝不降格以求,保证了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1984年暨南大学外招报考1330人,一年后增至2160人,增加了60%。

  我们还经过两年至三年的实际调查,根据港澳社会和侨情的需要,增设了计算机专业、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多个专业,提倡中英双语教学并着手筹办中医专业等。两三年间,暨大淘汰了400多门旧课程,新开了200多门新课,为港澳和海外培养了很多专才。1986年暨大校庆80周年,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祝贺,对暨南大学的办学经验加以肯定。暨南大学从此蜚声海内外,声誉日隆。在这方面,我作为主管学校工作的老归侨,为这所社会主义的华侨大学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在暨大百年校庆之时,我被授予终身贡献奖。

  1994年,我73岁时才经批准离休。因在华侨中享有一定的盛誉,全国侨联还聘我为顾问,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也选我为常务理事。(傅健)

[上一页] [1] [2]

编辑:孙金诚】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