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来日本7年半了,3年前起在酒店工作,擅长营养管理。”1月下旬,在东京六本木的咖啡店里,在日中国女性和日本男性的相亲派对上,以发音标准的日语做完自我介绍的一名中国女性,高兴地在掌声和男士们的注目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目光挑剔选日本男人
相逢场所
参加者是10名男士和10名女子。男女面对面坐着,自由地交谈。
女子年龄在20岁到30多岁,多是留学生或留学毕业后在日本就职的人。在专门学校学信息处理的曹韧(23岁)已经参加过7次了,她并不急着结婚,但认为“东京生活方便又安全,生活得很舒心,结婚后也想继续住在这里,所以希望找到又温柔又忠厚的日本人”。
曹韧已经得到了东京都内一个中国系企业的就职内定,父母在辽宁,她是独生女,但“父亲也在日本工作过,而且每天都和家里通电话,所以他们很放心”。
日本男士的年龄则以30岁到40多岁为中心。他们中有大型电机企业职员和大学教师,参加这次派对的男士中有一半人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即使收入高,他们也认为“日本女性的要求太高了,结婚观念合不来”,所以参加这里的派对。
中国女性的眼光也很挑剔,这一天,有一半女性在“希望交往”的纸上一个名字也没写,而即使开始交往,能够走进婚姻者也只有一成。
主办这次派对的是来自辽宁省的宋秀珍(38岁)社长的婚姻介绍公司——亚洲B中心。宋秀珍自己是在1995年时与日本丈夫结婚后来日本的,她一边念大学,一边参与丈夫开设的中日婚姻介绍所的工作。起初是介绍中国国内的女性,从1999年她担任社长起,就开始着手于日益增加的在日华人女性的婚介。
宋秀珍介绍道,“她们有学历,有工作,有经济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地生活在日本。如果她们不喜欢,就算对方收入高,她们也不肯下嫁。她们的要求与日本女性一样高。”
日本国内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结婚件数正在逐年增加。2000年,超过了1万对,2007年,则有12942对,这是10年前的1.7倍。其中中国女性嫁给日本男士的情况占了九成。从整体来看日本人的国际婚姻件数,从1997年以来,配偶者是中国人的国际婚姻拔了头筹,而且与第二位的菲律宾人国际婚姻人数相差甚远(参照2007年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
伴随着中日之间交流的活跃,相逢机会也变得多样化了。
在中国和日本拥有12个据点的航空货物公司SCORE JAPAN(东京),以社长为首的6名干部中,有5个人是日中(大陆)、日台国际婚姻者。
大泽理社长(47岁)经历过中国留学,在1998年创办了SCORE JAPAN,2005年与留学时代结识的中国女性(31岁)结婚了。总经理吴新卫(32岁)则是与在中国留学后留在天津工作的日本女性(41岁)相识,并在2000年结婚。
吴新卫笑着说,当时“被要求学会日语,所以什么也没想就来了日本”。另外3名总经理的妻子,则来自北京、渖阳和台湾。
SCORE JAPAN约有270名员工,平均年龄30来岁,是一个属于年青人的公司。日本国内的120名员工之中,八成的人都能使用中日两国语言,三成是中国人。最近还有中日年轻人通过连接东京和上海办公室的网上交流软件聊天、熟悉,并准备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