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
堪比意大利古城遗址?
“采石场至少从宋代起就源源不断向佛山、顺德等地提供石材,证明佛山不仅是陶瓷之都,自北宋时期起很可能也是建材之都。”
发现西樵山石燕岩水下古代采石场后,董国亮邀请省考古所专家到现场鉴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魏峻带队前往,初步认可了石燕岩水下生产遗址的价值。
为了进一步鉴定,考古专家张松亲自潜入了深深的水下洞穴,一个小时的水下探险后,他浮上水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太牛了!”张松认为,这至少是目前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从规模上讲,西樵山石燕岩水下采石场有数十万平方米的古代遗址现场,,远远超过意大利中世纪时期被当作“采石场”的加城遗址。
魏峻认为,这个遗址的最大价值在于,整体结构保存非常完整,由于被水浸泡的缘故,,凝固了一个活生生的古代采石场生产现场。
石燕岩水下古代采石场到底始于何时?张松翻出了《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省分集》查阅,原来西樵山石燕岩已经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书上有这样的记载:石燕岩采石遗址,宋—清,明后发展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后采石,现洞口人工采石痕迹明显。张松说:“考古专家们根据石燕岩裸露在地面上的一小部分,将其定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却从未有人发现这个洞穴的水中竟然完整地封存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古代采石场遗址。”
张松认为,这一采石遗址一旦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完全具备申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资格。
“古时候在佛山等地,大户人家都用石板做宅门,石门是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佛山等地古代民居庭院、祠堂、庙宇里主要使用一种‘鸭屎石’的建材,很可能就产自这里。”张松认为,西樵山的石燕岩水下采石场至少从宋代起就源源不断地向佛山、顺德等地提供石材,曾经为当地经济起到巨大作用。“这个遗址的发现很可能证明,佛山不仅是陶瓷之都,自北宋时期起,它很可能也是一个建材之都。”
谜团:
古采石场缘何被废弃?
“这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过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内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满了洞穴覆盖了这个巨大的古代采石场。”
西樵山的采石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早期,魏峻告诉记者,考古工作者曾在西樵山上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采石基地。
“西樵山其实是新石器时期南方一个大规模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1958年发现的西樵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西樵山东南坡和中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三大石器制造场遗址之一。经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多次发掘,,出土遗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考古专家告诉记者。
这次发现的石燕岩水下古代采石遗址,至少在宋代就已开始使用,为何这么大的采石场最终被废弃?张松分析说,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过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内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满了洞穴覆盖了这个巨大的古代采石场。“这也是石燕岩水下采石遗址的价值所在,因为大部分在陆地的采石场都被后人生活、生产痕迹破坏了,但在西樵山石燕岩的水底,古人生产和生活的未解之谜被封存了下来。”
目前,水下古代采石遗址的洞底被一层厚厚的淤泥覆盖,考古专家推断,淤泥之下很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如埋藏着古代工匠遗留的采石工具、甚至古人携带到洞中使用的一些生活器皿等都可能在随后的发掘中呈现在世人眼前。
张松说,由于该水下遗址结构复杂,深入调查工作尚需更多资金与设备,更多的秘密有待考古人员深入发掘后才能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