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位老辈艺人
口述人:邓琪瑛(生于台湾,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
从粤东一直走访到南台湾的各个皮影戏班,深切地感受到每个艺人都是那么地质朴、可爱、善良,总觉得他们与传统影偶之间,有着那么一丝极为相似的气质——一股充满着历史沧桑与脱胎自红尘的世外之情。
在这么多老艺人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陆丰南塘已故老艺人——蔡娘仔。最后的日子里,癯瘦端静的他,看似病体难支,一旦谈起皮影戏,顿时又恢复起那一如既往的热情与活力;而那活灵活现的肢体动作,充分地展现出他对这门技艺的炉火纯青。他曾经数度盎然地向我们展示昔日盘腿席地演出所遗留下来的脚踝厚茧,那动作与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光辉的历史和傲人的演出成绩!
他山之石
台湾皮影戏如何复苏
台湾皮影戏来自陆丰,陈处世在台湾用剪纸做影人推广皮影戏,被誉为“台湾纸影戏之父”。他30多年来致力于儿童纸影戏的研究与推广,让高雄县的中小学成为了传播台湾皮影文化的“大本营”。陈处世曾记载了这样一段经历:有位从不在班上说话的国小一年级小朋友,看到同学们争着到台上表演纸影戏——龟兔赛跑,她也举手出来拿了一只兔子开口讲话了,同学们看了很惊奇地对我说:“老师!阿娇也会说话了!”阿娇听了反驳说:“说话的又不是我,是兔宝宝哩!”
在陈处世等人的努力下,台南的中小学普遍有“纸影戏”进入课堂。2000年,影戏发展工作已经推广至台湾全省,处处都能够见到纸影戏的成效。台湾皮影戏研究学者邓琪瑛告诉记者,台湾皮影戏抢救的成功经验,在于它的生存路径从乡野搬到了课堂,在台南的小学里皮影戏已经卡通化,孩子们自编自导的皮影戏的台词里会不时出现“哇咔!好酷!”这样的字眼,那里的猪八戒不再背媳妇,而是骑着摩托去泡妞……
皮影轶闻
歌德生日看皮影戏
皮影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13世纪,蒙古族的铁骑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那时,普及军中的娱乐活动就是皮影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把皮影戏带到了西亚与欧洲,“中国灯影”在欧洲风靡一时。现代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皮影为“世界电影的始祖”。
从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评价。1774年,在德国一个展览会上,歌德特地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之后,歌德又在自己32岁生日那天举办皮影戏演出。(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