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代替“全能”社团
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香港移民增加,英国中餐业空前繁荣,英国华侨人数的增加几个原因从而刺激了英国华侨社区的发展,使其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当时的华人社团以为华人造福利为主要职责,开办廉价食堂,廉价电影会,廉价重要等,并举办各种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一些跨国性的宗亲会,同乡会之类的组织纷纷成立,各种职业性,专业性社团的出现,使社团的只能开始脱离早期的“全能”状态,而出现职能分化。英国华商总会成立,致力于“联络在英各行业侨胞之感情,守望相助,发展商业前途及不涉有关政治的活动”。除了这些专业性职业性团体的出现后,还有一些艺术,学术类社团的成立和出现。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人社区中心千呼万唤使出来。它打破了华人社会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寻求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和融合。这是英国华人群体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起点。1977年,当第一个华人社区中心在利物浦出现的时候,当地华人的反映是十分冷淡的。相反英国媒体则反响热烈。英国《卫报》曾报道此事并视之为消除“200年来的藩篱”。到了90年代的后期,英国出现了致力于整合,代表全英华人社区中心的全国性组织——英国华人社会论坛(Chinese in Britain Forum),此后英国的华人社区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目前,英国华人社会在数量上是历史最高的,据2001年出版的《英国华人综览——新纪元》一书不完全统计,英国计有华人社团184个,华人华语社团中心79处,另有华人宗教团体及基督团体102个,中文学校110所。
新型华人社区悄然兴起
而当这些传统的华人社区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有一种新兴的华人社区正在悄然生根发芽,这就是网络华人社区。苹果论坛,英华论坛等这些扎根于英国,致力于联系在英华人华侨的网络论坛已经成为在英留学生和在英专业人士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下班回家后打开网络论坛和在英华人交流生活体会和工作状况已经称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英中网》的论坛上也常常能看到读者编者的互动与讨论。
新一代华人社区的出现已经逐渐渗透到新的华人生活并影响了新一代华人。Dimsum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此它获得伯乐奖的亲睐。Dimsum网是由一些在英华人华侨志愿者在业余时间创办而成的,建立者Sarah是中国的第二代华裔,出生并成长在英国的Sarah并不会流利的中文,可是她仍然致力于华人社区的建立和发展。
她在接受《英中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时她就想是否用一种方式将更多新一代华裔朋友联系起来。当她把想法告诉朋友后立即得到了响应,很快网站就在大家的志愿努力中建成。网站成立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建立一个网络的华人社区,加强这里华人华侨特别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华裔的联系,并且也希望能把中国的文化传播给希望了解中国的英国人,这就是网站主页使用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原因。这也源于第二代华裔的特点,他们出生并成长在英国,他们已经融入了英国当地的主流社会,除了一张东方面孔,他们和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几乎没有区别,很多人并不会熟练使用中文。但他们的东方面孔又注定了他们此生都必将和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imsum网的志愿者之一杜鹃告诉我们,即使是出生成长在这里的新一代华裔,他们仍然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华人的影响,即便是融入主流社会,也同样渴望能和来自同一地缘的东方面孔交流,仍有很深的寻根情节。另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并关注中国文化,特别是家庭中有华人的外国人,例如有中国太太的外国先生们,他们愿意去了解中国文化,例如中国茶点怎么吃。Sarah也告诉记者,Dimsum网经常组织各种聚会活动,举办主题派对,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会有超过100人参加。网络这种模式能更迅速和更广泛地将新一代华人和留学生聚集起来,以一种全新的概念刷新现有的华人社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