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政策的奠基人
建国后,周总理亲自过问制定了侨务政策。1957年制定“一视同仁、适当照顾”八字方针,为华侨、归侨、侨眷回国学习、参加祖国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周总理关心华侨赡家汇款问题,亲自制定了正确的侨汇政策;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侨聚居的东南亚不少国家推行“排华”、“反华”、“压华”、“挤华”的政策,周总理遵照五项基本原则解决了华侨的国籍问题和海外侨民工作学习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某些国家发生大规模排华逆流时,周总理下决心派船把无法生活的华侨接运回国并妥善给予安置,特别指示中侨委和有关省政府,要把华侨农场办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侨送子女回国升学的日益增多,总理一再指示中侨委大力兴办华侨补习学校,为侨生补习功课,使他们迅速跟上国内学生,集美补校、昆明补校和南宁补校先后接收了成千上万的华侨学生;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60年华侨大学在福建泉州诞生;厦门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1958年厦门遭受台风袭击,集美校舍80%受损,周总理致电表示慰问,并指示国务院拨专款80万元修复校舍,使陈嘉庚先生及广大侨胞感动不已。
“文革”期间,侨务机构被砸了,做侨务工作变成是为“敌、特、反”服务,归侨侨眷变成有“复杂的政治关系”,所有华侨补校被停、关、并、转,成千上万的华侨学生,回国后连一天课都还没能上,就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华侨学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被吹散了,他们呼天不应、求佛不灵。周总理洞察侨胞们的困难和处境,亲自过问下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国外华侨和国内归侨侨眷的侨务政策,如《关于华侨、侨眷出入境审批工作的规定》、《关于华侨学生上山下乡问题的请示报告》及对华侨学生的参军、工作、上大学等问题做了政策性规定,解决了许多华侨、归侨侨眷的实际困难,保护我们华侨、归侨、侨眷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雄才伟略 精神永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周总理一生的写照,他光辉形象如巍峨高山,永远屹立在世界人民和海内外侨胞心中。他亲自过问制定的许多国内外侨务政策,正在为我们今天开拓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发挥更大作用。1978年提出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方针,正是侨务政策的一大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党把侨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侨务方针政策,侨务工作更加完善。“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联系”,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扬了周总理的侨务工作的理论思想,认真处理了“护侨”与“引侨”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不要丧失机遇”,“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肯定了侨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使侨务工作更突出了为华侨、归侨、侨眷服务的思想。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一部涉侨法规的制定出台,使海内外侨胞对祖国的前途充满更大的信心…… (作者:王起鹍,缅甸归侨、原集美侨校学生,现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