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
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也在近现代遭遇了被废止的命运。
那么,如何看待各国曾经出现的“去汉字化”运动、如何认识汉字文化圈开始的新一轮汉字热?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现代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余志鸿。
汉字曾深刻影响周边国家
据余志鸿介绍,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以朝鲜半岛为例,2000年前,在中华文明体系的影响下,朝鲜开始使用汉字,直到15世纪中叶,汉字一直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系统。15世纪中叶,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为建立自主的语文体系并在平民百姓中推广文字教育,制造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谚文”)。但直到19世纪末叶为止,汉字仍占据着官方文件、历史著作、文学作品等正式文件的书写地位。二战后,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去汉字化”运动愈演愈烈,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于1970年下令禁止在小学教授汉字,仅允许在初中、高中教授900个基础汉字。偌大的韩国,也只有3所大学开设中文系,使用汉字的人愈来愈少。
汉字于公元3世纪传入日本。1200年前,日本开始用简化的汉字创造音节字母,800多年前这套字母体系渐趋成熟,被称为“假名”。“假名”夹在汉语中间应用,这就使日语成为半表音文字。二战后,日本也曾打算完全放弃汉字,但因为日文假名只能表音,废除汉字后同音字骤然增多,使用很不方便。最后,汉字得以留存,但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1850字),限制汉字在出版物中的使用。不过,此举造成了诸多表达上的不便。于是,日本政府又于1981年公布《常用汉字表》(1945字)。最近,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组又审议通过了《新常用汉字表》试行方案,新增了191个常用汉字。
汉字于公元1世纪传入越南,13世纪创造越南形声字,叫做“喃字”。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独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字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