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贯认为,移民社区在争取自身权益时,应采取以英国经济为本位的实用主义方针。只有这样,移民社区的有关行动才有可行性,才可能被主流社会接受。
她说:“目前英国有70万以上无身份移民,遣返过程花费的行政费用十分高昂,根据2006年IPPR报告书推算的话,乐观估计我们要用34年时间及8亿英镑遣送滞留在此的无证人士。同时因遣送过程涉及另一国家参与身份核实的过程,并非英国政府可单方面控制其效率,因此期望以遣返处理目前在英的无证人士,是对现实不了解及不切实际想法。”
她认为“特赦”非法移民,“一次过(One Off)”实现长期在英无证人士的“合法化”,从实用、实际的角度来看,对英国社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让他们有工作的机会,自力更生,可以交税履行社会责任,并融入社会对英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合法化无证劳工亦可以补充各行各业基层劳工不足的情况,为维持及发展华人以至社会经济有正面的影响。”
“再者,在无法遣返而又不能工作及融入社会的情况下,无证移民面对不人道的生活处境,如五年前莫克姆湾23位中国拾贝工人丧生的惨剧将继续不断重演,同时亦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社会代价会更大”,林女士表示,“我们呼吁的‘有条件特赦’的方针,只是处理已经存在于英国的无证移民,以一个务实的方向处理现存的问题”。
她认为这不是开放移民大门,与伦敦市长约翰逊所说的“特赦需要设立非常严格的标准”不谋而合。
特赦有多远 华社应何为?
现在“特赦”再次被摆上主流的桌面讨论,它是不是真的会带来大的影响呢?各种现实的条件是否俱备?
华人三料议员成世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伦敦市长此举的实际效力表示了质疑:“伦敦市长现在己不是国议会员,不知道他在非法移民问题上能有多大的政治权力?而且当今政府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保守党执政的政府,他们宣布特赦非法移民的可能性能有多大?这其中潜在的阻力和困难不言自明。”
他还谨慎地分析说:“这可能是政界人士在欧州及地方议会选举前,用以试探市民对非法移民问题反应的举动,以便决定是否将其作为选举的方案或口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