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中文导报网报道,华人在海外立足,已属不易,远离故乡亲人、白手起家,经常要付出比当地人多几倍的努力,而残疾人若要在海外生存其艰难程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在看GTP、看富人榜、算国民平均年收入的同时,更应该倾听一下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的声音,如果连残疾人都说:“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那么这个社会无疑正在良性运转,国民整体对政府的满意度也绝不会很低。让我们走进在日本的中国残疾人的生活,看看她们真实的生存现状。
王玉英:残疾并快乐着
今年54岁的王玉英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右腿要依靠安装特殊的支具才能行走。王玉英的婆婆是战争时的遗留妇人,1992年王玉英全家和婆婆来到东京定居。
王玉英的丈夫是健康人,自己虽然残疾,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两人不能领取政府的生活保障金。 来日本后,丈夫在一家工厂工作,每月收入30余万日元。之前王玉英在北京的青河毛纺厂当织补工。到日本后王玉英隔三岔五地到东京的一家服装厂干些钉扣子、锁扣眼儿的零活儿,一个月下来收入也有5、6万日元。
时间一长王玉英发现,在东京都内作为残疾人,自己可以享受的福利太多了。王玉英现在每月可以领到7000日元的生活补贴费,每年可以领到6万8千日元的出租车费代金券,如果有私家车,代金券还可以换成同等金额的汽油票。凭残疾证乘坐都营公车免费,私营公车半价。除到各旅游景点游览免费外,还可以免费带一名看护人员入场。自己腿上的支具市价要15万日元,由于照顾残疾人,自己安装支具免费。凭残疾证家用电话和手机话费半价,此外使用都营存车场也免费,医疗费全免,还可以优先选住比市价便宜很多的都营住宅。就连自己家里附近的很多大超市都可以为残疾人免费送货。
但王玉英说,和享受到的各种福利相比,最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日本给残疾人营造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从工厂老板、同事到街坊邻居对自己都是亲切和善,从来也没有因为残疾而被歧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性格都慢慢变得开朗了。
目前王玉英的婆婆独住一套免费的房子,看病免费,每月还可以领到固定的生活费。儿子在东京湾码头当搬运工,每个月收入也有30余万日元。不久前儿子刚刚买了一辆美国的福特跑车,虽然花钱有点儿大手大脚,但儿子工作起来绝对肯吃苦,所以在儿子花钱方面王玉英也不大干涉。
丈夫的收入足够一家人日常开销。王玉英打零工赚来的钱,属于家中的额外收入,她可以自由支配,王玉英经常用其来旅行和购买一些名牌商品。至今王玉英已经跟随旅行团到过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法国旅行时,王玉英看到同行的人都去购买当地的名牌挎包,于是自己也尝试买回了一个,感觉的确美观耐用,于是渐渐喜欢上了各式名牌商品,平时有了闲钱总喜欢买上几样儿用。
此外,王玉英对于各种新电器也十分感兴趣,多年前就开始学打字了,现在连儿子都经常夸她打字快。如今电脑已经成了王玉英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网看新闻、发邮件根本不在话下。数码相机、摄像机已经换了好几代了。最近王玉英玩MP3上了瘾,到网上下载最新的流行歌曲,连做饭都戴着耳机。
来日本后,在旅行团中、以前老邻居当中,王玉英也认识了不少中国人,平均一星期只上两三天班的王玉英,闲下来时经常约中国朋友出来相聚聊天。来日本十几年,王玉英说日语虽然口音很重、讲不流利,但应付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看日语电视剧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王玉英说,我天生残疾,我是最有理由消沉的。但自己的腿已经这样,开开心心是一辈子,哭哭啼啼也是一辈子,人生苦短,干嘛不往开了想呢?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能看得太重。现在自己房租极其便宜,看病免费,儿子也大了,不花家里钱自己还能赚钱,没什么后顾之忧干嘛不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