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版的“掩耳盗铃”故事
近期以来,英国政府和警方开始把目光投向移民社区。尤其是英国移民局与重罪调查署(SOCA)的联手合作,正式把打击移民犯罪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从2008年开始,英国内政部边防署(UK Border Agency)也决定把现有的几千名移民官,在三年内分散重组为70至80个地区性移民管理执行组,重点打击各地区的移民犯罪行为。
今年4月1日出台的新的学生签证计分制度规定,只有获得英国政府认可并拥有相关牌照的学校发出的签证函,才能让申请签证的学生获得足够的分数。而且英国院校必须即时向英国边境局汇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如果出现学生未按时注册、 10天无故旷课、退学、课程长度变化及其他任何院校认为可疑的情况,都需要即时汇报。
这些严格而明晰的规定,显然减少了所谓的 “灰色土壤”。事实上,随着英国警方开始把目光投向英国华社,权力阵线步步逼近,这些灰色土壤已经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基础。
其实,早在2008年就有英国主流媒体派出“卧底”记者走访几家华人移民中介,并曝光了他们的一些违法不当行为,这其实是主流社会开始注意到华人中介造假现象的一个讯号。可惜的是,该事件并没有引起华社足够的重视,媒体的曝光在还没有变成警方的强制行动时,很多人还是习惯于自我麻痹、掩耳盗铃。
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媒体的曝光有时正是强制行动的前兆与铺垫。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 “天网恢恢”的下一句是“疏而不失”。
古人说“一日三省其身”,今时今日,英华社即使不能做到“一日三省”,只要能做到隔几日就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身的行为举止,就已经能获得诸多裨益了。
华社一系列负面新闻被曝光后,依然有华人按照固有的思维方式,把英国政府肃清不良留学中介和打击华人违法犯罪的行动,看作是一种“种族歧视”,认为是“抹黑华社、针对华人”,不肯直面华人社区内部的确有少数人在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违法投机活动的现实。这样的一种“鸵鸟”态度,先入为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了“受害者”,只能转移舆论的视线,掩盖问题的实质。
对外,我们固然要据理力争,发出华社的声音,争取华社的合法权益;但对内,我们同样需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完善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英国华人社区的健康正面形象,让大部分遵纪守法、勤劳工作与学习的英国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得到公正的评价与应有的尊重。
现在,正是华人社区转型,华人经济各种行业走向正规化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华社遭受一些冲击是难免的。但是从长远来说,制度更明晰,管理更严格,造假、欺诈的事情减少,对华社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好事情。
所谓破旧立新,舍弃的同时也有获得,在得失之间,我们可以看见海外华人社区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生命动力。(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