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葡萄牙《葡新报》报道,自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华人离总统又有多远呢”的话题不断被提起。奥巴马总统固然属于一个特例,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华人与葡萄牙族群之间,无论是生活经验、意识形态还是思维定势,都存在着莫大的分歧,华人族群与本土葡萄牙人社会的融合程度,其实还存在着一层厚厚的隔膜。关键是在于“融入”。
有些同胞提出“华人离葡萄牙总统有多远?”似乎太天真了!华人移民在葡萄牙的人口比例过低,葡萄牙的华人移民区区两三万人,仅占葡萄牙总人口的0.13%(在美国,华人移民的人口比例为1.2%),华人族群中产生对本土葡国社会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基础很薄弱。首先应解决的一件大事,就是“融入”。
在国外生活的人选择与自己的同胞一起生活是非常普遍的。原因很简单,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相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都非常接近,没有很强的距离感,也不存在着语言上的障碍,在一起生活很方便。同时也不会觉得孤独,还可以维持与国内同样的生活模式。但是,这却势必减少了与其他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失去了锻炼葡语、学习葡萄牙文化、了解葡国当地风土人情的机会。如果可以与葡萄牙人在一起合住,或者与葡萄牙人做邻居,则很快就会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和必备的葡国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旅葡华人的数量增多,并没有增加葡萄牙人对华人的理解和尊重。2006年的“东方行动”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旅葡华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想长期生活在葡萄牙,就必须积极“融入”葡萄牙社会,多与葡萄牙人交朋友,学习葡萄牙语言,参与葡萄牙人的文化、工作甚至民间活动。目前参政是不可能的,只有“融入”了异乡,步履才不艰难!
“融入”文化
懂得更多的葡萄牙文化内涵,在语言上得到的锻炼就更不在话下了。多参加社会活动,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对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几乎所有的工厂,企业和学校都有组织各种活动,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移民与移民之间的联系和对社会的了解。我们这些在葡萄牙的华人就是这里的外国人,一定要多参加一些葡萄牙当地的社交活动。虽然平时的生活非常紧张和忙碌,但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对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是特别有好处的。
一部分旅葡华人即使来葡萄牙5年以上,仍然没有去看过航海纪念碑和贝伦塔,甚至没有吃过正宗的百年蛋挞,他们不认识葡萄牙伟大诗人,卡蒙斯和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但是他们并没有感到遗憾,他们认为自己来葡萄牙就是为了赚钱,其他对于他们来讲都不重要。他们不必要去了解更多的葡萄牙的历史与文化,也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游览和观光葡萄牙的风景。因此,即使来葡萄牙多年,仍有许多华人不知道葡萄牙有“城市节。”每年6月,葡萄牙各个民族穿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载歌载舞,沿着自由大道游行表演;但没有太多的华人来参加他们的狂欢节。每年3月,葡萄牙各个少数民族和外来移民自由结合列队奇装异服、浓妆淡抹沿着奥古斯塔步行街进行“狂欢节”,游行到罗西奥广场。人们纵情的狂欢表演,释放激情。这就是葡萄牙人的文化。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出现在葡萄牙的“城市节”或“狂欢节”上,与葡萄牙人一起尽情狂欢。
对于生活在葡萄牙的华人,工作和学业当然是头等大事。但很多人只顾打工赚钱和埋头死读,而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却不问不知。其实,生活在国外除了工作和学习,积极主动地融入外国的文化生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生活在葡萄牙的华人都应该珍惜这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把握住每一个入乡随俗的机会,尽可能地了解和融入葡萄牙社会。
许多葡萄牙人也开始想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在葡萄牙就有两所孔子学院,也有澳门活动中心和澳门办事处,还有东方博物馆等,华人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场所积极宣传中国,让更多的葡萄牙人了解中国,也了解在葡萄牙生活的中国移民,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