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华人族群与葡萄牙社会存隔膜 融入是首要大事(2)
2009年05月11日 10:59  来源:中国侨网   

  “融入”语言

    为了刚到葡萄牙开始生活的那段时间方便,而把自己局限在华人小范围的交际圈子中,对语言交流水平的提高是个很大的损失,每个生活在这里的华人都要付出比在国内更大的努力去适应葡萄牙,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机遇,同时就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如果都是和华人接触,说的也还是中国话,得不到与外国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口语根本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融入”葡萄牙社会。

  很长时间华人学习葡语都是局限在工作范围内即学即用,尽管每年澳门办事处也组织葡语培训班,而真正坚持学到底的华人很少。葡萄牙人学习葡语的热潮自去年10月才开始大面积的展开,里斯本基督教生命堂率先与葡萄牙移民局联系开设葡语培训班。随后多家华人社团与移民局合作陆续组织葡语培训。之前,部分中国移民是自己报名去澳门办事处的免费葡语学习班和参加葡萄牙移民局的葡语培训。

  若想在葡萄牙长期工作和生活,就必须学习葡萄牙语,掌握语言交流的工具。许多来葡萄牙十几年的华人由于工作的需要,直接接触葡萄牙客人,自然学会一些葡语,如中餐馆跑堂、三百店老板等,但是他们并不会拼写或正确发音,没有接受正确的葡语培训。虽然会简单的对话,明白日常用语,但是真正去移民局办事,去葡萄牙政府、银行、税务、社会保险等部门办事,解决水电气电话网络等纠纷,与警察、法官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更多的华人看不懂葡萄牙文字及信件。于是在华人圈里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中介机构,翻译和律师,他们针对部分华人的语言不好,政策不懂,程序不熟,狂敛钱财。每年华人用于语言方面的费用大得惊人,诸如日常水电气电话网络等小事都要请翻译,去医院看病也要找翻译帮忙。完整的托人办理居留高达6000欧元,相当于旅葡华人半年的工资。找律师办理家庭团聚要1000欧元。买合同,开住家证明,办理税卡和社会保险卡,请人去移民局,委托律师打官司等等,都需要求助语言翻译。

  语言是阻碍华人“融入”葡萄牙社会最大的绊脚石。以往参加葡萄牙语学习的华人多数是报名时成群结队,结业时寥寥无几。随着上课时间的增多,华人学员越来越少,只有很少的华人能坚持到最后。

  最关键是“融入”工作

  如果能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地迈出第一步,“融入”葡国社会,走出去工作并不困难,在一开始时确实有一些不适应,毕竟过去面对的都是祖国同胞,文化和生活习惯上都很相近。但既然你已经在了这里,为了能得到工作锻炼,就要与葡萄牙人多沟通。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你就会发现老外都很单纯友好。虽然东西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只要你能保持真诚友好的态度,他们也会把你当朋友。积极支持你的工作。

  很多中国人抱怨在国外的生活单调没有意思,就是因为没能“融入”到这里的工作环境,找不到归属感。绝大多数的华人是在自己同胞的中餐馆、三百店、仓库或公司工作,很少进入葡萄牙的公司。不少华人来葡萄牙很多年都不会说几句葡萄牙语,因为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直接接触到葡萄牙人。不象东欧或其他国家的移民,更无法与葡语系国家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移民相比,在葡萄牙公司里工作可以快速学习葡萄牙语,迅速了解和熟悉葡萄牙人的性格和习惯。华人就业或失业都不会去麻烦葡萄牙社会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很少华人去葡萄牙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失业救济金,去培训中心参加就业培训等,多数在华人圈子里寻找就业机会。完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小社会。

  因此,葡萄牙人难以了解华人的工作状况和生存状态,在每年政府部门统计失业人口的数字里很难看到中国人的影子。华人不需要求助和依赖葡萄牙人也一样可以生存。这是一个很怪的现象,因为在华人自己的小圈子里完全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这样长期下去,一部分华人根本就不可能了解葡萄牙社会和认识葡萄牙朋友,他们永远是游离在葡萄牙社会之外的一群边缘人,离“融入”葡萄牙社会相差甚远。葡萄牙政府机关部门,看到多少个华人工作人员?看到多少个非洲裔工作人员?而走在商业贸易批发区,看到多少华人老板?又看到多少非洲裔老板?表面上,旅葡华人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比其他移民群体高,更加看重从商之道而远离政治。可是从根本上看,这恰恰反映了葡萄牙华人对葡萄牙本土社会的疏离感,对自己作为“过客”、“移民”的反复性自我暗示:我们就是来这里赚钱的,这片土地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片土地。

  不要总是埋怨葡萄牙人欺负和歧视华人,华人自己本身就封闭自己,自成体系,铁板一块。如何冲出封闭的华人圈进入开放的葡萄牙社会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是华人“融入”葡萄牙社会最关键的一步。

  真正“融入”的是他们

  旅葡华人在葡萄牙真正“融入”的其实是这一部分人:他们是非洲莫桑比克广东籍的老华侨的后裔,他们多数是72~74年非洲“大革命”后来到葡萄牙的,他们“融入”葡萄牙的步伐较快,目前有许多华人已经进入了葡萄牙的各个部门或各种机构,他们和葡萄牙人一样工作与生活。他们已经有40多年的本土生活经历,这批人大约有3000多人,有95%的人已完全“融入”了葡萄牙社会,已经成为葡萄牙社会的一分子。由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们很早就离开中国,漂泊到非洲,而在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身上很难再看到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风俗习惯,他们中多数人在葡萄牙接受过中小学教育,少数人读过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他们当中无论大人和小孩,几乎100%的加入了葡萄牙国籍,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中国,并不了解中国,已经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只会说广东话。只是他们有一副东方中国人的脸,让葡萄牙人觉得他们还是中国人。(锡安)

[上一页] [1] [2]

编辑:王海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