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新华侨报网站报道,“说出来您别笑话我,我现在每个星期有两天下班以后还要去打一份工。有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也会去打一份工。”一名在日华人员工与记者隔桌而坐,他手握着茶杯,轻轻地说着。
“凭劳动挣钱,凭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挣钱,为什么要笑话你呢。能告诉我在打什么工吗?”记者这样问。
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踌躇了一下,让人不易察觉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下班后去打的是情人旅馆的清扫工,晚上6点半到11点半,还可以多打一会儿的,但因为要赶末班车,也就只好打到11点半了。星期六、星期天打搬家工。当然,现在要打工的人多,也不是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有工可打,要等公司的事先通知。”
这名在日华人员工今年47岁,在一家有60多名员工的汽车零件制造公司工作。从身份上来讲,是“正社员”;从职称上来讲,是“技术职”,当然这一切都来源他的的学历——在日本拓殖大学读过4年书。
“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我觉得自己好像又恢复了留学生时代那种勤工俭学的生活。可是,那时候年轻,心里也有奔头,多干点觉得没有什么。现在人奔着五十走了,体力比原来下降,有时真不知道这样干下去什么时候才算个头呢!”他的眉头紧锁,随着说话频率的加快,好像越锁越紧了。
在日本社会,企业通常是不允许员工从事副业的。员工一旦被发现从事副业,大多是要被解雇的。但是,这场被称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迫使日本企业改变自身的“铁则”。大约从三个多月前开始,包括日产、富士通、东芝等一些著名大企业在内,都开始允许员工从事副业了。
这场源于美国金融风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实体经济。从去年秋季开始,他所在的汽车零件制造公司订单越来越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老板整天“铁青着脸”。以往的加班、假日上班都没有了,工资也大幅减少。
“眼看着临时工都被辞退了,我们这些‘正社员’,虽然是减了工资,但总算保住了饭碗。还有,咱毕竟是外国人啊,这个时候没有把咱辞退,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显得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