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局着手研究建议案
区泽光对于加强中文教育的原则表示支持,认为列治文学区应该创造更多让学生及早学习其他语言的机会。不过,对于家长们要求从幼儿园到2年级采用全中文教学,直至12年级才过渡到全英文教学的建议,区泽光表示有所保留。
“说起加拿大的中英文双语教学,许多人都以埃特蒙顿为例,”区泽光介绍说,当地的小学是中英文参半,50%用中文教学;50%用英文上课。而且主要的课目都是用英文教授;只有数学、体育和艺术等使用中文教学。“幼儿园和1、2年级采用100%中文教学的提议,值得商榷。”
区泽光认为相关计划具有局限性,因此在6月29日列治文学校局的会议上,他提出一项动议,要求学校局工作人员就早期中文教育这一议题展开全省研究,同时参考埃特蒙顿等城市的做法,以及收集其他学区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在今年11月提交报告。该动议在29日获得通过。
“其实,家长们也是采取开放的态度。他们的建议只是我们讨论的起点。”区泽光认为应该一并探讨家长这一建议以外其他方案的可行性,不应只是研究他们计划是否可行。“否则,他们的方案一旦被否决,家长们要求加强中文教学的努力也付之东流了。”
区泽光指,学校局也会征询包括华裔在内所有族裔家长的意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列治文的方案。“如果11月完成报告,提出可行的方案并得到通过,2010年9月推出新的中文教学课程是来得及的。”
全中文教学条件未成熟
有25年教育经验的前三联市华裔家长会会长梁杨彩明,长期关注列治文的学校教育情况。她认为这次4位家长代表所提的议案有正面意义,“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是加拿大教育体系的理念之一。”
不过,梁杨彩明觉得,有关课程的设置有商榷和考虑的地方。她指出,“中文渐进式课程”与“法语渐进式课程”不同。英、法两种语言都属欧洲语系,使用字母。英语中有60%的词汇更源自法文,同时修习这两种语言可以起到互补作用。而中文和英文,一个是表意,一个是表音,在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按照该计划执行,未必会达到倡议者所希望实现的目的。
梁杨彩明认为,学校局推行一个新课程,除了家长的需求外,还要考虑资源是否能够加以配合。她指出,要实施这一计划,至少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是硬件问题。如列治文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课室开设新课程?
第二是师资问题。这些中文班的老师不仅是语言老师,而且需要用中文教授社会、体育、艺术等全部课程,是否有这么多适合教育这一特定年龄段,可以用中文教授所有课程的合格教师?每个班需要多少老师才合适?
第三是标准问题。法语教学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可循,但中文教学在加拿大却没有指引和蓝本。即使是卑诗省的中文省试也只适用于5年级至12年级,那么,谁来设计相关的课程及挑选教材?设计这些课程的凭据是什么?用什么标准去评估教学成果?
第四是资金问题。如果开设中文班要占用现有其他学生的资源,势必引起新的矛盾,投资在中文班上的资金如何筹措?也是一个大问题。
梁杨彩明认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2010年9月开课,2月就要报名了,只有不足半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显然时间过于仓促。”她说,开设一个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出发,着眼于培养一代人。“只有周密筹备,才能真正实践多语言教学的理想。”(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