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各地,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华尔街那样,更能让人涌起金融危机“劫后余生”的感慨。现在,你只要花12美元,就可以在华尔街的纪念博物馆买到一整套金融危机的纪念海报——详细介绍了从2007年2月到2009年3月间的重大事件、节点、关键术语和具体时间表,呈现出金融危机的一个全景扫描。看起来是一份很划算的礼物,除了这些海报可能存在一个关键的错误——迫不及待地开始“纪念”这场危机。那么,金融危机结束了吗?
上周在意大利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是金融危机自去年9月加剧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包括俄罗斯)召开的首届八国峰会,金融危机,也是会上的焦点议题,但对于目前的形势,是该乐观还是悲观,峰会并没有给出一个十分明确和一致的信号。
《华尔街日报》说——有关金融危机的纪念海报应该变得更厚一些。
【现状篇】
G8峰会标志危机正式结束?
自从今年4月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称他已经看到了经济复苏的“萌芽(green shoots)”之后,“萌芽”这一较为冷僻的园艺学词汇便迅速在全球“萌芽开花”,不仅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欢迎,也在全球经济圈流行开来,成为热门词。
“我们已经触底了”
在这种乐观精神的鼓舞下,经济危机已经结束的说法甚嚣尘上。人们似乎迫不及待地要从这个噩梦中跳脱出来。
“在金融市场维持了近4个月的稳定后,意大利八国(G8)峰会的召开,标志着金融危机的正式结束,”英国《泰晤士报》不失时机地推出评论表示。
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这是全球戮力同心救经济后的既有成效,还是我们过于乐观的期盼?
“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们得承认,金融危机最糟糕的部分已经结束了,”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所长丹尼尔·格罗斯对记者表示。
这种看法跟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八国峰会上的发言不谋而合。默克尔表示,“G8国家领导人普遍认为,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但是,最糟糕的局面已经过去了。”她表示,“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已经触底了。”
德国开始走向恢复
“这可以从一系列现象中显示出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金融市场有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这具体体现在全球股市的回暖上,从3月份开始,全球股市纷纷创出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来的最大季度涨幅。
在美国,房价慢慢企稳,投资房地产的热情重新开始起来,就业率开始攀升,一些具体反映经济状况的指数也有着明显的恢复。张明认为,就业预示着消费的强弱,随着就业率的攀升,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将增强。
此外,以原油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上涨,全球范围内的进口和投资均有所恢复。
德国的状况也为上述乐观论作了一些佐证。据丹尼尔·格罗斯介绍,今年以来,德国出口订单和国内订单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市场需求也开始提升,这都是比较积极的现象。此外,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重新开始运作,这是信心恢复的表现之一,表明信贷危机造成的阴影已经部分消除。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多变的局势,我们尚未走出危机,但现在看来经济的自由落体倒是结束了。”
八国集团的集体悲观
不过,尽管默克尔和巴罗佐均对经济形势表示乐观,但八国集团峰会在8日却发布了一个“悲观”的声明,声明说,全球经济尽管出现稳定迹象,但仍面临“严重风险”。
声明说,全球经济正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尽管出现了股市回升、利率下降、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提高等稳定迹象,但“情况并不确定,经济和金融稳定性仍存在严重风险”。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表示,虽然已经躲过了最大的灾难,但经济危机依然“很严重”。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努力来赢得经济环境的好转和复苏。
分析人士认为,德国总理个人的乐观与八国集团整体的悲观,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八国内部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妥协后的意见是,对于导致决策错误的几率而言,保持悲观总比盲目乐观要小。
【决策篇】
西方国家政府考虑“收手”
尽管八国集团并没有对金融危机的现状作出一个明确和一致的判断,但基本可以明确地是,上半年八国,尤其是西方七国政府抛出大把金元刺激经济的行动,在下半年预计将会更少地出现。尽管依然有异议,但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讨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退出战略”。
从政府刺激经济中解脱
在峰会最后发布的40页联合公报中,八国集团强调,一旦“经济复苏得到确认”,“各国有必要准备适当的战略从经济刺激计划中解脱出来”。德国、法国均是这一理念的坚定鼓吹者。
然而,英国首相布朗则不这么看。他表示,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警钟敲响”,因为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增长缓慢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他呼吁应该进行更多的刺激,包括对失业者的帮助。
但布朗的观点遭到了《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反对。就是否需要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华尔街日报》采访了51个经济学家,只有8人认为,新一轮的刺激计划是有必要的。支持派中,有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尔·克鲁格曼。他认为,在特定时间,“更多的刺激资金是必须的。”他在专栏里面写到,“6月份的失业率再度让美国人失望,这也表明,目前的经济刺激太小了!”除克鲁格曼外,股神沃伦·巴菲特也是这一继续经济刺激的支持者。
而另外43名经济学家则认为,现在已经不需要“新一轮的刺激”,而是应该耐心等待。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刺激计划将到2010年才能看到效果。这批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总统“智库”的首席咨询官爱德华·拉兹尔。
“好像在奥巴马上任才两个月,就批评3月份出现的‘奥巴马熊市’是荒谬的,现在讨论需不需要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样为时过早,”另一位专栏作家丹·格洛斯表示,“也许经济刺激计划的支持者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会很快结束,现代美国其实并没有做好应对长期衰退的准备,无论是财政上、社会和心理上都没有。”
何时退出?目前还无定论
不过,虽然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主流观点都是政府须从大规模干预经济过程中退出,但对于何时实施“退出战略”,各方则莫衷一是。
张明认为,现在实施经济退出战略还为时过早,因为现在复苏的形势还尚未稳固。应该在实体经济复苏趋势比较明确后,才开始考虑实施退出战略。为此,接下来应该进入“刺激实体经济增长”阶段,因为“在拯救金融市场领域,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
丹尼尔·格罗斯则认为,在大规模地偿还债务、减税和注资之后,欧洲主要国家都开始“囊中羞涩”,因此讨论“退出策略”是有道理的。欧盟各国均有数目庞大的财政赤字,财政短缺的状态不能一直存在。必须要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大规模公共支出等措施来挽救政府的“钱包”,从而维持国家的发展和运营。